小强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便买回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
(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作为
组;乙组用等量的 饲养。每天都清理纸盒。
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
由此,小强得出结论: 。
(2)甲组家蚕幼虫发育成蚕蛾后,交配、产卵,小强得到了许多蚕卵。小强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条件。为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20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0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①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 对蚕卵孵化的影响。②请你写出支持小强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
甲组蚕卵 ;乙组蚕卵 。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某种原料,
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
(1)实验前将装置放在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有的运走耗尽。
(2)开启抽气泵后,外界空气将经过浓氢氧化钠溶液并进入叶片所在的玻璃瓶。这样,瓶内的叶片与瓶外的叶片形成一组,其变量是。
(3)装置在光下3小时后,摘下瓶内外叶片。为了检验叶片是否进行光合作用,至少还要经过用酒精脱色及用染色两个步骤,其中用来进行酒精脱色的是加热装置,脱色后叶片将变为色。
(4)染色后,预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5)该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是:。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碎屑适量 |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2ml唾液 |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充分搅拌 |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100℃水浴保温10分钟 |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起对照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
(4)如果进一步探究“温度会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应选用 两只试管
进行对照实验。
七年级1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但不搅拌。
将3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变化。请问:
(1)1号试管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__________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
(2)2号试管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
(3)3号试管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
(4)该实验成功可以说明淀粉在消化道的_________开始被消化。
取三支试管A、B、C、各装入2毫升淀粉糊,再将2毫升清水加入A试管、各2毫升唾液加入B和C两支试管,再向A和C试管中滴入一滴稀碘液,振荡使其反应充分,据图回答。
(1)鉴定淀粉所特用的试剂是。
(2)淀粉糊不变蓝的是试管,这是因为。
(3)A试管的变色情况是,,这是因为。
(4)C试管的现象说明。
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的问题: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实验器材:大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
实验方案:
Ⅰ.取相同的2个培养皿,编号l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Ⅱ.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人大豆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Ⅲ.每天向l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Ⅳ.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10天后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萌发。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实验假设是____。
(2) 设计2号实验的目的是,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缺乏。
(3) 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能否说明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4) 想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必须对原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l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2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