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1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但不搅拌。
将3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变化。请问:
(1)1号试管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__________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
(2)2号试管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 。
(3)3号试管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 _。
(4)该实验成功可以说明淀粉在消化道的_________开始被消化。
紫背天葵是一种保健型蔬菜,菜农常采用扦插的方式对其进行繁殖。对扦插材料处理的方法不同,将影响扦插的成活率。在处理扦插的茎段时,在茎段下方是切成水平切口?还是切成斜向切口?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哪种处理方法更容易使茎段成活。
(1)实验变量是。
(2)作出的假设是。
(3)实验步骤:①准备20支生长良好的紫背天葵枝条,将它们剪成保留2个节的茎段,按要求处理茎段叶片和茎段上方切口。②将以上准备的茎段分成均等的两份,分别标上标签A与B。将A组的茎段下方切成。将B组的茎段下方切成。③将两组的茎段按要求插入沙性土壤中,在的环境条件下培育。
(4)观察记录:每天定时观察A、B两组的茎段看哪组先长出新叶,作好记录。
(5)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明同学用黄豆种子分别采取四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对照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格分析回答问题。
瓶号 |
处 理 方 法 |
种子萌发情况 |
1 |
1粒种子,不给水,置于温暖处 |
未萌发 |
2 |
1粒种子,给适量水,置于温暖处 |
萌发 |
3 |
1粒种子,给适量水,置于冰箱里 |
未萌发 |
4 |
1粒种子,给过量水,置于温暖处 |
(1)1号瓶和2号瓶所形成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 。(2)与2号瓶对比:1号瓶种子不萌发,是因为缺乏 ;与2号瓶对比:3号瓶种子不萌发,是因为缺乏 。
(3)根据所学知识,请推测:4号瓶种子是否会萌发?填写在上表的空白处 。
(4)请指出在小明的实验方案中,所存在的一处
主要缺陷是:
(5)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必须
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时的实验过程,请你分析该过程。
①、1号试管所起的作用是与2号试管进行。
②、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5℃,再重复D过程,发现滴加碘液后两支试管中都变为蓝色,这说明唾液中的淀粉酶要发挥作用还需要。
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活动中,某小组同学们按照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并依据实验结果作出了结论。
甲组 |
乙组 |
|
假设 |
温度能影响霉菌的生活 |
|
环境条件 |
光照潮湿 |
阴暗干燥 |
实验材料 |
一块馒头 |
一块面包 |
处理方法 |
将实验材料装入袋中 |
|
实验结果 |
馒头发霉 |
面包不发霉 |
实验结论 |
霉菌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地方 |
(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温度能影响霉菌的生活” 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个。
(2)请根据“温度能影响霉菌的生活“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①环境条件:甲为低温;乙为潮湿。
②实验材料:甲乙两组均为一块。
(3)实验结果预期:甲组材料,乙组材料。
某班级的同学想测定花生仁和核桃仁中的能量,于是,他们设置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研究,各小组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比较表中两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2)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果才更可靠?。
(3)1克花生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为23500焦,1克核桃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为31800焦。与各小组测得的数值相比较有较大差异,请解释原因(答出三点即可):
①;
②;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