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想探究酵母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条件,设计了下面一组实验,室温下,在A、B、C三个烧瓶中均加入等量的酵母菌,其他条件如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上述实验中,A、B两组装置的变量是____________,变量为葡萄糖的一组是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能产生气体的是____________瓶,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____________气体。打开该瓶瓶塞,还会闻到一股酒味,说明同时还产生了____________。
(3)以上实验说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需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酵母菌在人类的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试写出一例。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记录,请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

试管
加入的物质(各2毫升)
水温
时间
试剂
加碘后的现象
1号
淀粉﹢唾液
0℃
10分钟
碘液

2号
淀粉﹢唾液
80℃
10分钟
碘液

3号
淀粉﹢唾液
37℃
10分钟
碘液

4号
淀粉﹢清水
37℃
10分钟
碘液

右图A、B两试管装入2毫升淀粉糊,再分别加入不同物质,振荡使其反应充分,据图回答:

(1)鉴定淀粉所特用的化学试剂是          
(2)淀粉糊不变蓝的是试管。
(3)B试管的作用是
(4)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对消化有抑制作用。因为人在运动过程中,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填“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消化。
(5)淀粉的化学性消化是从 开始。

花园、庭院中的花盘和石块下,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鼠妇在爬行,还会发现潮湿的地方鼠妇很多,这是为什么呢?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请你将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的一半放湿土,另一半放干燥的土,将10只鼠妇放在两种土的交界处,放在适宜的环境下,认真观察鼠妇的行为。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该小组对上述实验重复10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第9次
第10次
干燥
0只
1只
2只
0只
3只
1只
2只
0只
3只
2只
潮湿
10只
9只
8只
10只
7只
9只
8只
10只
7只
8只

(5)在实验重复10次的原因是:
(6)根据以上的观察和计算出它们的值;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验证他们的重要性,设计如下试验:实验过程:①②③④⑤⑥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同时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锥形瓶中放入等量的金鱼藻;
③向四个锥形瓶中放入大小、形状、生长状况相近的金鱼各一条,用软木塞塞紧
④A、B、C锥形瓶置于阳光下,D锥形瓶放在黑暗的环境里。

实验结果如下:

锥形瓶编号
A
B
C
D
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天)
3
11
25
2

根据上述试验回答:
(1)比较A、B、C可知,它们具有相同的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A和B的实验结果可知,金鱼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两个锥形瓶试验的比较,可以说明金鱼藻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4)D装置中的金鱼存活时间短的原因是:

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平均值

时间
裸地
草地
灌丛
早晨
45.6
60.7
78.9
中午
29.5
49.6
61.3
晚上
35.2
55.9
73.5

(1)小组内的四个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不同做法,哪个是正确的?()
A.甲在裸地看到一个小水洼,非常高兴地把干湿计放在小水洼边测量空气湿度;
B.乙在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不同地点,早中晚各分别测量了一次,并认真记录;
C.丙坚持每次都用同一个干湿计来测量三个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
D.丁为了更方便稳妥地测量,在灌丛中把干湿计放在地上进行测量。
(2)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而湿度最小的是,而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则是:在不同的地点,植物的
是不同的;而早、中、晚不同时间里,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最小的时间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