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 )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C.何不/试之以足 | D.私拟作/群鹤舞空 |
下列划线的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楚人有涉江者/郑人有欲买履者 |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昂首观之 |
C.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
D.遽契其舟/常蹲其身 |
解释划线的词语
(1)楚人有涉江者( ) (2)遽契其舟(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寓言故事一般表达了作者对某种人和事的认识,这则寓言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则有去国怀乡
②满目萧然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设问,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①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太牢:古代祭祀对牛、羊、豕(猪)三俱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次定州
②及大军回次柳城
(2)请用“/”给下面语句断句(断一处)
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
(4)读这段文字,你觉得身为君主的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日光下澈
②俶尔远逝
(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
B.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作者的情感由快乐变为凄苦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正义》)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弗食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
B.故曰:教学相长也 |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
C.但能说之也 |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
D.行道以利世也 |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②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
②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
◎材料一
听蕉记
[明]沈周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①.然蕉曷②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③中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④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迨⑤若匝匝㴙㴙⑥,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⑦,如珠倾,如马骧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选自《石田先生文钞》)
[注释]①不忒(tè):没有差别。②曷:疑问代词。何,什么。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④戛摩:击撞摩擦。⑤迨:等到。⑥匝匝㴙㴙(zé):象声词。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⑧骧:奔驰。
◎材料二 夜雨有作[宋]张嵲 睡足秋堂夜雨声, 天涯此夕叹飘零。 空阶滴沥肠堪断, 更向芭蕉叶上听。 (选自《全宋诗》) |
◎材料三 ㅤㅤ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ㅤㅤ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 (选自梁清标《蕉林书屋图小序》) |
◆阅读材料一,探析声美。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
方法 |
解释 |
①承雨有声 |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
|
②声假雨也 |
参考成语法:狐假虎威 |
|
③则蕉亦默默静植 |
课内迁移法:亭亭净植(《爱莲说》) |
|
④以伺雨 |
查阅词典法:A.窥探,探望;B.等待,守候;C.服侍,照料。(《古代汉语词典》) |
(填序号) |
(2)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听蕉记》是如何用文字表现雨打芭蕉的声音美?结合画线句,加以分析。
◆阅读材料二,体会情思。
(4)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三则材料,探因溯源。
(5)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根据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6)概述你对“雨打芭蕉”这一古典意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