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书左仲甫事
张惠言
霍丘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曷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众曰:“善。”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不可。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丘。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嘉庆四年十二月,霍丘有吴生在京师,为余说如此。
余同年友仁和汤吉士金钊告余曰:“往岁北来,道凤、颍间,往往询其民人繇俗。有刑狱不当、赋役无节者,民曰:‘非霍丘左耶来,谁与辨之?’有风俗乖忤、水旱冤抑者,又曰:‘非霍丘左耶来,吾属不安乐矣。’曰:‘霍丘左耶能为河南省治狱。’吾不识左君何如人也。”余曰:“吾友左君二十余年,其为人守规矩,质重不可徙,非有超绝不可及之才,特以其忠诚悱愉之心,推所学于古者而施之,治效遂如此。今之为治者,辄曰儒者迂阔,患才不任事。以吾观左君,迂阔人也,如其才,如其才!”
左君名辅,字仲甫,以进士分发安徽为知县。初为南陵,调霍丘。嘉庆三年,坐征南陵钱粮不如期,落职。入见,仍用知县。未补,又坐征霍丘钱粮不如期,落职。巡抚为请,天子知其名,特许补合肥县云。吴生,名书常,亦笃实君子人也。
(选自《茗柯文三编》,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笑而受之,以酒食劳:劳烦
B.我资米若于百姓薪:获取钱财
C.有刑狱不当、赋役无者节:节制
D.征南陵钱粮不如期坐:因……而犯罪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推所学古者而施之冰,水为之,而寒
B.是我妄取无穷期也师道不传也久矣
C.有风俗乖忤、水旱冤抑然而不王,未之有也
D.进士分发安徽为知县是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文中,百姓称呼左仲甫为“耶”,“耶”是主人得意思,这称呼表达来人民对他的爱戴之情;作者称其为“君”,流露了作者对左君的尊重。
B.左仲甫善政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南陵、霍丘一带,亳州的百姓也希望他来治理,而且在凤阳、颍川一带依旧能感受到那样的影响。
C.左仲甫治理霍丘,受到百姓的欢迎。在获得丰收以后,大家带着食物来感谢左仲甫,他也欣然接受了大家馈赠的食物。
D.张惠言通过文章塑造了一位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清官形象,在对左仲甫赞不绝口的同时,流露了“以儒者治天下”的政治心声。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                                                          
⑵今之为治者,辄曰儒者迂阔,患才不任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逍遥游》语段,完成后面题目。(12分,其中选择题每道3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而于地而已矣控:投,落下我起而飞決:疾速的样子
B.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去,往则为之舟芥:芥子
C.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奋发而后乃今风培:凭
D.《齐谐》者,怪者也志:记载覆杯水于堂之上坳:凹陷不平

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名为鲲天之苍苍,正色邪
B.我決起飞,抢榆枋水浅舟大也
C.鹏徙于南冥也生物以息相吹也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南冥,天池也

翻译文中画线句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古代诗文阅读,完成后面习题,共24分。
东粤士人郭某,暮自友人归,入山迷路,窜榛莽中。约更许,闻山头笑语,急趋之,见十余人藉地饮。望见郭,哄然曰:“坐中正一客,大佳,大佳!”郭既坐,见诸客半儒巾,便请指迷。一人笑曰:“君真酸腐!舍此明月不赏,何求道路?”即飞一觥。郭饮之,芳香射鼻,一引遂尽。又一人持壶倾。郭善饮,又复奔驰吻燥,一举十觞。众人大赞曰:“豪哉!真吾友也!”
郭放达喜谑,能学禽语,无不酷肖。离坐起溲,作燕子鸣。众疑曰:“半夜何得此耶?”又效杜鹃,众益疑。郭坐,但笑不言。方纷议问,郭回首为鹦鹉鸣曰:“郭秀才醉矣,送他归也!”众惊听,寂不复闻;少顷又作之。既而悟其为郭,始大笑。皆撮口从学,无一能者。一人曰:“或惜青娘子未至。”又一人曰:“中秋还集于此,郭先生不可不。”郭敬诺。一人起曰:“客有绝技,我等亦献踏肩之戏,若何?”于是哗然并起。前一人挺身矗立;即有一人飞登肩上,亦矗立;累至四人,高不可登;继至者,攀肩踏臂如缘梯状。十余人顷刻都尽,望之可接霄汉。方惊顾间,挺然倒地,化为修道一线。郭骇立良久,遵道得归。
翼日腹大痛,溺绿色似铜青,着物能染,亦无潮气,三日乃已。往验故处,则肴骨狼藉,四围丛莽,并无道路。至中秋郭欲赴约,朋友谏止之。设斗胆再往一会青娘子,必更有异,惜乎其见之摇也!《聊斋志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善饮,又复奔驰吻燥故:本,向
B.坐中正一客欠:缺少
C.离坐起溲,作燕子鸣窃:偷盗,盗窃
D.又一人持壶倾注:倒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亦无潮气,三日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至中秋郭欲赴约,朋友谏止
吾与子所共适
C.继至,攀肩踏臂如缘梯状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用心躁也
D.中秋还集

寄蜉蝣天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粤士人郭某,傍晚从朋友那里回。路过一片山地的时候不小心途中迷路,走在一片榛树林与草生长很密的地方。
B.在大家对奇怪的鸟叫声议论纷纷的时候,郭秀才回过头却听到鹦鹉的声音道:“郭秀才醉了,送他回去!”。
C.山中饮酒众人相约中秋的时候还要再次相聚,并要求郭一定要。郭秀才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D.《郭秀才》是《聊斋志异》中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优秀篇章。读后其景其情,令人难忘;其韵其味,耐人咀嚼。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真酸腐!舍此明月不赏,何求道路?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1)句的两个“之”相同,(2)句的两个“而”不同。
B.(1)句的两个“之”不同,(2)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1)句的两个“之”相同,(2)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1)句的两个“之”不同,(2)句的两个“而”相同。

找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不暇:不及 B.南亩:泛指农田
C.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D.独夫:孤单的人

翻译下列句子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作者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灭六国(1)者,六国(2)也”“使六国(3)各爱其人”,三个 “六国”所指是否相同?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文言文阅读
申 甫 传汪 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 。 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注】① 媐(xī):嬉戏。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ù):贫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行濒:临近
B.州人刘翁廷传所客:寄居
C.遽京师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不能办卒:步兵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 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刘翁 // 故颍州大侠也 // 门下食客数百人 // 皆好言兵 // 然无一人及甫者
B.刘翁故颍州 // 大侠也 // 门下食客数百人 // 皆好言兵然 // 无一人及甫者
C.刘翁 // 故颍州大侠也 // 门下食客 // 数百人 // 皆好言 // 兵然无一人及甫者
D.刘翁故颍州 // 大侠也 // 门下食客数百 // 人皆好言兵 // 然无一人及甫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不学佛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把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招谕已定,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之。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尉。
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入,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随征淮安、湖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击。浙东平,复由海道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云南平,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逆谋,事觉,语连聚。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竟坐党死,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先归,留聚之俟:等待
B.张士诚入寇:侵犯
C.聚以舟师从海道击邀:请求
D.以聚司事署:管理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
B.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
C.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
D.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情谊。为招降张家堡的民兵,费聚和步兵九人跟随太祖骑马前往,后直抵对方军营,魄力非凡。
B.费聚忠心耿耿。跟随朱元璋攻下灵璧、泗州、滁州、和州等地,在行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C.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深得太祖倚重,担任军队最高统帅,大挫张士诚锐气,使其不敢再窥视长兴。在攻打海盗时,同样表现出色。
D.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
(2)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竟坐党死,爵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