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对加粗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维持生活) | B.脱然有怀(霍然,忽然) |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 D.因事顺心(顺遂心意) |
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
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
C.陶辞官而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俭,字仲宝,琅琊临沂人也。幼有神彩,专心笃学,手不释卷。丹阳尹袁粲闻其名,言之于明帝,尚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帝以俭嫡母武康公主同太初巫蛊事,不可以为妇姑,欲开冢离葬。俭因人自陈,密以死请,故事不行。母忧,服阕为司徒右长史。《晋令》,公府长史著朝服,宋大明以来著朱衣。俭上言宜复旧,时议不许。
俭察太祖雄异,先于领府衣裾,太祖为太尉,引为右长史,恩礼隆密,专见任用。转左长史。及太傅之授,俭所唱也。少有宰相之志,物议咸相推许。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
上坏宋明帝紫极殿,以材柱起宣阳门。俭与褚渊及叔父僧虔连名上表,谏曰:“臣闻德者身之基,俭者德之舆。春台将立,晋卿秉议;北宫肇构,汉臣尽规。彼二君者,或列国常侯,或守文中主,尚使谏诤在义即悦,况陛下圣哲应期。臣等职司隆重,敢藉前诰,窃乃有心!”上手诏酬纳。
宋世外六门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者,言“白门三重关,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令后世无以加也。”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识旧事,问无不答。
上曲宴群臣数人,各使效伎艺。褚渊弹琵琶,王僧虔弹琴,沈文季歌《子夜》,张敬儿舞,王敬则拍张。俭曰:“臣无所解,唯知诵书。”因跪上前诵相如《封禅书》。上笑曰:“此盛德之事,吾何以堪之!”
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谘事,上以往来烦数,复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不许。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三十八。
吏部尚书王晏启及俭丧,上答曰:“俭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不展救护,便为异世。奄忽如此,痛酷弥深!葬礼依故太宰文简公褚渊故事。”
(节选自《南齐书·王俭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阳羡公主尚:娶公主为妻 |
B.引为右长史引:引荐 |
C.各使效伎艺效:仿效 |
D.臣无所解解:通晓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俭幼时便专心笃学,袁粲闻知他的名声,便说给宋明帝,明帝便把阳羡公主许配给他。 |
B.王俭的嫡母武康公主参与了太初年间的巫蛊事件,王俭“密以死请”,让母亲十分担心。 |
C.皇上举行私宴招待大臣,褚渊等都表演了自己的特长,王俭则背诵了《封禅书》。 |
D.王俭生病时,皇上亲临探视;他去世后,其葬礼比照太宰褚渊的先例办理。 |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课文部分)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乃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躬:亲自 |
B.数使吴,有才辩数:多次 |
C.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服阕:服丧期满 |
D.华善之善:好 |
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 )
①密奉事以孝谨闻②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④门衰祚薄⑤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⑥后刘终,服阕
A.①②④ | B.②③⑥ |
C.②③④ | D.①⑤⑥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
C.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太子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隶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到“谨拜表以闻。”原文见课本。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职:职务。 |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渥:优厚。 |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鉴:审察。 |
D.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听:听任。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
B.①至微至陋,过蒙拔擢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C.①但以刘日薄西山②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
D.①岂敢盘桓,有所希冀②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
下列语句能分别表明李密想“报答祖母养育之恩”与想“尽心效忠晋武帝”的一项是( )
A.①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②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
B.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
C.①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②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D.①乌鸟私情,愿乞终养②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
下列对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高举“以孝治天下”的大旗,说自己应当得到同情;再转到自陈宦历、称颂君恩上来,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得皇帝的谅解。 |
B.自陈宦历一节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起点,表达了至为恳切的感情。说刘病一节,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
C.最后一段开头就亮出具体的时限,清楚地陈述“报国恩”跟“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是为了进一步请求晋武帝的恩准。 |
D.李密在《陈情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水为界,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匈奴,满亡命,聚党千余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
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入见;真番旁众国欲上书见天子,又拥阏不通。元封二年,汉使涉何谯谕右渠,终不肯奉诏。何去至界上,临水,使御刺杀送何者朝鲜裨王长,即渡,驰入塞,遂归报天子曰:“杀朝鲜将。”上为其名美,即不诘,拜何为辽东东部都尉。朝鲜怨何,发兵袭攻杀何。
天子募罪人击朝鲜。其秋,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人,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讨右渠。右渠发兵距险。
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见使者顿首谢:“愿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请服降。”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人众万余,持兵,方渡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命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将军诈杀之,遂不渡水,复引归。山还报天子,天子诛山。左将军破水上军,乃前,至城下,围其西北。楼船亦往会,居城南。右渠遂坚守城,数月未能下。
左将军已并两军【注】,即急击朝鲜。朝鲜相路人、相韩阴、尼溪相参、将军王唊相与谋曰:“始欲降楼船,楼船今执,独左将军并将,战益急,恐不能与,王又不肯降。”阴、唊、路人皆亡降汉。
(节选自《史记·朝鲜列传》,有删改)
注:楼船将军因配合不力,贻误战机而被扣押,两军归左将军统率。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灭燕,属辽东外徼属:归属 |
B.齐亡命者王之王:使……称王 |
C.右渠发兵距险距:通“拒”,抵御 |
D.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谕:诏书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汉攻打朝鲜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齐亡命者王之②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③所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入见④汉使涉何谯谕右渠,终不肯奉诏⑤朝鲜怨何,发兵袭攻杀何⑥右渠发兵距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国从全盛的时候开始,就曾将真番和朝鲜占领为属地,在那里设置官吏。修筑城防要塞。 |
B.辽东太守和满约定让满作为汉的外臣,并要他不侵害汉的边地,不禁止蛮夷首领进朝拜见天子。 |
C.王位传到满的孙子右渠的时候,因为外来人口的增多、朝鲜国力的强大,朝鲜王就不再入朝拜见天子。 |
D.楼船将军和左将军征讨右渠,右渠派军队抵抗。朝鲜后来打算投降,但因为双方的猜疑而使这种和解失败。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夫知效一官效:效命 |
B.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劝:勉励 |
C.彼于致福者致:招致 |
D.彼且恶乎待哉待:依靠 |
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D.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