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几个声音的波形,图a和图b所示为两个不同音叉的波形,图c图d图e所示为小提琴、长笛和法国号的波形。
(1)图 a和图b哪个音叉的音调较高?哪个音叉的叉股较短?
(2)比较图c、图d、图e三图,小提琴、长笛、法国号它们是否正在演奏同样音调和频率的音符?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具座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
(2)为了能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心位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示意图,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 的实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
小芳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但稍作思考之后,就将电路改进为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她这样改进有何好处? 。
在实验过程中,她保持电源电压不变,通过调节电阻箱先后6次改变 、 间的电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次数 |
|
间电阻值 |
1 |
0.80 |
5 |
2 |
0.60 |
10 |
3 |
0.48 |
15 |
4 |
0.40 |
20 |
5 |
0.34 |
25 |
6 |
0.30 |
30 |
(1)小芳分析表1中数据发现总结不出电流跟电阻的定量关系,你认为其原因是 。
(2)小芳认真思考后发现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并采取了正确的实验操作。你认为小芳每次改变电阻后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
(3)正确操作实验后,小芳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2中,请分析表2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探究结论? 。
表2
电流 |
1.20 |
0.60 |
0.40 |
0.30 |
0.24 |
0.20 |
电阻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 运动。根据 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由 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关系。
(3)若乙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
(4)评估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答出一条即可)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小的电路,已知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电源电压为
(1)根据图甲的电路图,用笔画线将图乙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连线完成后,闭合开关 前,甲图中滑片 应该位于滑动变阻器的最 (选填“上”或“下”
(3)小明闭合开关 ,移动滑片 ,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始终为 ,其故障原因是小灯泡 所在的支路发生 (选填“短路”或“断路” ;
(4)排除故障后,调节滑片 的位置,当电压表示数为 时电流表示数为 ,则小灯泡额定功率为 ,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 。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同一辆玩具小车两次不同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灯的闪光时间间隔为 ,图中数字的单位为 。根据照片记录的小车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小车做 直线运动,乙图中小车做 直线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 ;
(2)甲图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乙图中小车前 内的平均速度是 ;
(3)物体的运动情况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丙中能反映甲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选填“ ”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