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所示,是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中采用的器材有:斜面、金属球、木块、刻度尺等。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比较金属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要研究物体的动能跟质量的关系,具体办法是:换用                         ,并让它们从               沿斜面静止滑下。
(2)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呢?某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他仪器进一步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表一(钢球撞击时的速度为v=8cm/s)
 
表二(钢球质量为m:100g
序号
钢球质量m/g
木块滑行距离S/cm
 
序号
钢球撞击速度v/cm.s-1
木块滑行距离S/cm
1
100
10
 
1
8
10
2
200
20
 
2
16
40
3
300
30
 
3
24
90

分析这两组数据可以得                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为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大小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连接好如右图的实物图。

(2)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
(3)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小明先将5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为 1.5 V,电流表示数如右图所示;

(4)再分别改接10 Ω、15 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电阻R/Ω
5
10
15
电流I/A

0.15
0.10

①小明在第二步操作中的错误是
②第三步操作中电流表的读数是
③每次实验中,小明需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其目的是

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说明
(2)B图中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3)c实验证明了

小明在观看了宾馆等处的光电烟雾探测器后,自己设计了一只“火灾报警器”。该报警器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所组成,其中“控制电路”由光敏电阻R、电磁铁(线圈阻值R0=15Ω)、电源U=6V、开关等组成;“工作电路”由工作电源电铃、导线等组成。小明的设计思想:当光敏电阻接收到的光照减弱到一定程度时,工作电路接通,电铃报警。

已知该光敏电阻的阻值R与光强E之间的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光强”表示光强弱的程度,符号为E,单位为cd。)

光强E/cd
1.0
2.0
3.0
4.0
5.0
6.0
光敏电阻R/Ω
36.0
18.0
12.0
9.0
7.2
6.0

(1)分析上表数据,根据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强E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强E变化的关系式为R=
(2)闭合电键S,如果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250 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则光敏电阻接收到的光照强度需要在多少cd以上?
(3)按小明的设计,当室内烟雾增大时,光照减弱,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到一定值时,衔铁与(“上方”或“下方” )的M、N接触,电铃工作报警。

小科在观看世界冰壶锦标赛时猜想:冰壶在冰面上的滑行距离,除了与离手时的速度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外,还可能与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科、小敏和小思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上加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后,让木块从O点静止滑下,记录木块和钩码的总质量m和它在水平面的滑行距离S,记录数据如下表
(1)木块每次都从O点静止下滑,到达A点的相同。

(2)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小敏认为:木块及钩码的质量越大,对水平面的压力越大,则滑行中受到的阻力也越大,滑行距离就会越短。因此,他认为数据有问题,于是对上表数据做了如下改动:
请你评判小敏的做法并阐述理由:

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三根管中音调最高的是号。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能/不能); 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