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捕蛇者说(节选)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2分)
则久已矣(病:       )          死者相(藉:      )
又安敢邪(毒:       )          之生日(蹙:       )
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2)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写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分)
文中蒋氏把自己和乡邻的遭遇作对比,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5分)
⑴回顾过去六十年的遭遇,其结果:乡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    蒋氏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叙述现在,眼下情况是“悍吏之来吾乡”闹得乡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蒋氏却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从一年的情况看,蒋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乡邻是“旦旦有是”。
对“又安敢毒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这是太医以皇帝的命令发的。
B.此句与上段作者的问话“若毒之乎”相呼应,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
C.蒋氏在控诉捕蛇给他一家三代带来的不幸。
D.蒋氏不敢怨恨“复若赋”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复赋比捕蛇的毒害更深”。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中力拉崩倒之声(jiàn) B.其夫语(yì)
C.许声(hǔ) D.欲先走 (jǐ)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 )宾客大宴②( )闻
③众妙( )备④两( )战战
翻译下列句子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②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文章中二、三、四自然段各有一处描写听众的反应,这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文章的首尾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目的是什么?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12分)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天大雨( ) (2)今亦死( )
(3)宜多者( ) (4)以为死(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天下苦秦久矣。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
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
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1)行甚远()(2)恐前后受其()
(3)意甚()(4)一狼其中()
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

①恐前后受其敌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③屠自后断其股④其一犬坐于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⑵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
告诉“人”什么呢?(3分)
我认为: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2)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3)士别三日,即刮目相看。(《孙权劝学》)
(4)中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5)其一坐于前(《狼》)

阅读。
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至()战死()未()犹得()
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________戌()________戎()________
(2)衰()________哀()________衷()________
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战争之惨烈:________________
(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_
(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
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
“________”,揭示主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