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是某同学没计的一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1)此组实验装置能构成对照实验的是 。
(2)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甲装置试管收集的气体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3)将甲装置中的清水换成碳酸氢钠溶液,单位时间内冒出的气泡数目会
,其原因是 。
下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标号1—6为蚕豆种子,已知蚕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请仔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有适宜的温度、、。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和两个编号的种子对照。
(3)2号和3号种子相互对照得出的结论是 。
(4)该实验严重的不足之处是每组,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论错误。
(5)今年四月下旬开始,我国南方某地出现特大暴雨,一些播种了的大片大片的旱地一夜之间被洪水淹没了,导致种子无法萌发,该实验装置中,编号为的种子所处的条件与此相当。
(6)种子萌发除必须的外界条件外,自身还需满足且不在休眠期的条件。
入冬以来,我国多地频现雾霾天气,科学家告诫说,中国雾霾对农业的不利影响犹如“核微粒飘降物”.雾霾中的颗粒物会堵塞叶片的门户——气孔,气孔的闭合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蒸腾作用.为了探究气孔闭合会影响植物的生理作用.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9分)
①取一盆盆栽天竺葵,在A叶片的正反两面都涂上凡士林(凡士林会把叶片的气孔堵住)。②用两个干燥的塑料袋分别套住叶片A、B,并把袋口扎紧。
(1)设计叶片A、B是为了形成一组________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2)把该盆天竺葵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小明同学发现A塑料袋袋内仍是干燥的,B塑料袋袋内出现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植物的________作用。
(3)下午,打开A、B袋口,分别迅速把一支即将熄灭的火柴伸迸袋内:A无明显现象,B火柴复燃,说明B袋内________较丰富,这是植物________的结果。
(4)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就打开A、B袋口,分别迅速伸进一支燃烧的火柴。A无明显现象, B火柴熄灭了,说明B袋内________较丰富,这是植物________ 的结果。
(5)小明同学多次重复实验,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多次实验后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下图左A、B两瓶的容积和瓶中的种子量相同,A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B瓶中装的是煮熟并冷却到室温的种子。最后各插入一支温度计,24小时后观察分析。
(1)A瓶的温度比B瓶的温度___________(高或低)。
(2)将带温度计的软木塞取下,把两支燃烧的蜡烛分别放进两瓶中。结果放进_____________瓶里的蜡烛,火焰会很快熄灭。若在未放入燃着的蜡烛前,将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A、B瓶,振荡后倒出,观察石灰水,发现变浑浊的仅____________瓶。
(3)上图右四幅图片依次是用天竺葵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前四步。第一步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步在大、小烧杯中装的液体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在探究阳光和植物光合作用关系的实验,某同学具体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图分析,整个探究过程的合理步骤是:→→2→步骤X→4→→。(填图中序号)
(2)步骤X应该是,其正确的实验装置是下图中的()
(3)步骤③中,进行黑暗处理的作用是。
(4)进行步骤①的环境条件是。
(5)在步骤⑥中,滴加的试剂是,其目的是为了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
(6)该实验结果说明了。
下表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据表回答:
烧杯编号 |
种子数 |
种子所处的环境条件 |
A |
50粒 |
适量的水、25℃ |
B |
50粒 |
①、25℃ |
C |
50粒 |
适量的水、4℃ |
(1)若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作对照的两组烧杯是(填烧杯的编号)。若每组种子数量都是1粒,你认为是否科学?(选填“科学”或“不科学”)
(2)若A与B对照.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表中①处应填的条件是(选填“干燥”或“适量的水”)。
(3)预期种子能正常萌发的是烧杯。若此实验选择的是水稻种子,则其萌发所需营养来自种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