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请利用如下实验用具及材料进行实验: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湿润的肥沃土壤、烘干的肥沃土壤、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均相同的蚯蚓。请回答问题:
(1)在此实验中,你提出的问题是 ?
(2)你作出的假设是 。
(3)你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是:
①取两个广口瓶,分别编号A、B;
②
;
③然后进行观察。
(4)你的预测: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
。
(5)实验完毕后,你将会如何处理蚯蚓?
。
单细胞动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是它们大部分都能运行。请举例说出单细胞动物的运动结构。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与1号试管______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_______(填“有”或“无”)必要。
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因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方案,但实验要在认同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进行,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前依次进行的对话,请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1)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称之为 ,实验的变量是 。
(2)甲同学提出的检验方法,利用了 的特性。
(3)丙同学是对实验结果的猜测,猜测或假设一般是根据 作出的。
(4)丁同学的观点是消除叶中原有淀粉和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体现了实验的科学性。消除叶片中原有淀粉的方法是 。
种子的萌发除受温度、水分、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影响外,是否还受其他生物因素影响?有人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下表是他们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 ![]() |
处理豆角小麦玉米莴苣 |
无蒜 97.7% 93.8% 95.6% 70.0% |
有蒜 93.3% 96.6% 95.6% 30.0% |
注:有蒜是指在各培养皿中加入了2克碾碎的大蒜籽,无蒜则未加。实验过程提供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
(1)该实验探究的具体问题是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的方法是设置_________实验。
(2)实验结果表明,大蒜籽只对 种子的发芽率有影响,而对其他三种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明显的作用。
(3)请根据本题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如果在大蒜苗生长到一定高度(此时地下部分已形成大蒜籽)时,再间行(即在两行大蒜苗之间)播种莴苣种子或者豆角种子,那么,哪种方案更好? 。为什么? 。
在学习生物的变异这一节知识后,小明同学对探究生物的变异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请回答以下问题:
(1)花生的果实有大有小,这种稳定的大小差异是一对 。
(2)晓刚提出的处理数据的方法是 。如果晓刚是各取40颗花生来取得实验数据的话,他挑取大、小花生的原则是 。
(3)若照乙的假设,小花生长成大花生,这是
(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因为这改变是 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