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此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这一现象出现在商周时期 |
| B.这一现象随着铁制农具的使用而消失 |
| C.这一现象的消失是历史的进步 |
| D.这一现象的出现给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①“仁”②“礼”③“为政以德”④“因材施教”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③ | D.①②③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它反映的是
| A.老子的“无为”思想 | B.孔子的贵贱有“序”思想 |
| C.孔子的“仁政”思想 | D.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
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①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的出现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③《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A.②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④ |
肖洛霍夫曾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斯大林回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 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
| 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 | 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 |
如图分界线的产生
| A.意味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
| B.反映了美苏对朝鲜半岛的控制 |
| C.推动了美苏“冷战”局面的升级 |
| D.标志着朝鲜半岛的正式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