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①吊之。
俄从通使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馀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燿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稍多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遁:撤军
B.即斩关纳外兵纳:容纳
C.策其马谢世充曰谢:告别
D.走宋金刚于介休走:使走,击退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    )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馀屯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③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⑤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的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生病,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昭陵。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2)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后面小题。
彭城景思王浟,字子深,神武第五子也。博士韩毅教浟书,见浟笔迹未工,戏浟曰:“五郎书画如此,忽为常侍开国,今日后,宜更用心!”浟正色答曰:“昔甘罗为秦相,未闻能书。凡人唯论才具何如,岂必勤勤笔迹。博士当今能者,何为不作三公?”时年盖八岁矣。毅甚惭。
武定六年,出为沧州刺史。为政严察,部内肃然。守令参佐,下及胥吏,行游往来,皆自赍粮食。浟纤介知人间事,有隰沃县主簿张达,尝诣州,夜投人舍,食鸡羹,浟察知之。守令毕集,浟对众曰:“食鸡何不还他价直也?”达即伏罪,合境号为神明。又有一人从幽州来,驴驮鹿脯。至沧州界,脚痛行迟,偶会一人为伴,遂盗驴及脯去。明旦告州,浟乃令左右及府僚吏分市鹿脯,不限其价。其主见脯识之,推获盗者。都督、定州刺史。时有人被盗黑牛,背上有白毛。长史韦道建谓中从事魏道胜曰:“使君在沧州日,禽奸如神。若捉得此贼,定神矣。”浟乃诈为上符,市牛皮,倍酬价直。使牛主认之,因获其盗。建等叹服。又有老母姓王,孤独,种菜三亩,数被偷。浟乃令人密往书菜叶为字,明日,市中看菜叶有字,获贼。尔后境内无盗,政化为当时第一。
天保初,封彭城王。四年,征为侍中,人吏送别悲号。有老公数百人,相率具馔白浟曰:“自殿下至来五载,人不识吏,吏不欺人。百姓有识已来,始逢今化。殿下唯饮此乡水,未食百姓食,聊献疏薄。”浟重其意,为食一口。七年,转司州牧,选从事皆取文才士明剖断者,当时称为美选。州旧案五百余,浟未期悉断尽
河清三年三月,群盗田子礼等数十人谋劫浟为主诈称使者径向浟第至内室称敕牵浟上马,临以白刃,欲引向南殿。浟大呼不从,遂遇害,时年三十二,朝野痛惜焉。
(节选自《北齐书 卷十》有删节)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群盗田子礼等数十人谋劫浟为主/诈称使者/径向浟第/至内室/称敕/牵浟上马
B.群盗田子礼等数十人谋劫浟/为主诈称/使者径向浟第/至内室称敕/牵浟上马
C.群盗田子礼等数十人谋/劫浟为主/诈称使者/径向浟第/至内室称敕/牵浟上马
D.群盗田子礼等数十人谋劫浟/为主诈称/使者径向浟/第至内室/称敕牵浟上马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羹是肉汁,一般“肉食者”才能吃到;百姓多吃的是用白水煮的菜羹。
C.转和擢、拔、陟、升、迁等词在古文中表示人物官职的变动,都指官吏的升迁。
D.“天保初”采用的是帝王纪年法,这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浟从小机敏过人,能言善辩。他年仅八岁,便与博士韩毅辩论,提出用人唯才,不拘笔迹的观点,有理有据,令人叹服。
B.高浟为政清明廉洁,律己严下。他要求部下,行走往来,都需自备粮食。隰沃县主簿张达,因吃百姓家的鸡羹没给钱而受到责罚。
C.高浟办案方法独到,誉为神明。他在沧州的时候用顺藤摸瓜的方法找到了偷了驴子和鹿脯、盗黑牛、偷菜的人,抓奸邪之人如同神灵。
D.高浟一生政绩卓著,英年早逝。他被征召为侍中,官员百姓在为他送别的时候悲痛哭泣。三十二岁被盗贼杀害,朝野上下都为他的死感到无比痛惜。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浟乃诈为上符,市牛皮,倍酬价直。使牛主认之,因获其盗。
(2)选从事皆取文才士明剖断者,当时称为美选。州旧案五百余,浟未期悉断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荀子《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
C.位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卑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焉!惑:糊涂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跂望矣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无惑也难矣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C.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或师焉,或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方法,批判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请分条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道光间,先生奉命封琉球国王。礼成,散步于馆外,见一屋中有棺焉,前和有题识曰“天朝参将某公之柩”,异而询之,则乾隆间护送封王之使,至彼国而以病死者也。问何不归,曰:“海船忌载柩。”先生曰:“是俗忌耳,何足虑。吾当归之。”谋于副使,副使不可,先生曰:“吾两人犹彼也,万一死海外,亦无归乎?请以吾舟载之,虽沉溺无悔。”而一舟之人亦皆执不可。先生怒,卒载之行。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先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速投之海。”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参将故粤人,访其家而归之。仁者必有勇,先生之谓欤?
先生曾授衡州府知府。彭雪琴侍郎其部人也,方应童子试,先生见而才之,招至署中,教以读书作文之法。衡阳一县应童试者千余人,侍郎是岁县试,咸拟正案第一,侍郎亦自谓然。至正案发,乃第三。越数日,县令召而语之曰:“以文论,汝宜第一矣,亦知不得之故乎?”谢不知。曰:“府尊意也。府尊曰:‘彭某他日名位未可量。一衿之得失迟早皆可不计,今岁在吾署读书,若县试第一人,必谓明府推屋乌之爱耳,是其终身之玷矣。’”是岁侍郎竟不入学。后数年,乃隶诸生之籍。侍郎以此感先生知遇益甚。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一舟之人亦皆不可坚持
B.舟中人咸归于先生怪罪
C.先生见而之才能
D.咸正案第一打算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B.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C.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D.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先生作为清国使者去册封琉球国王,看到乾隆年间一位护送册封使而在琉球病亡的的参将的灵柩,因为禁忌不得送回,长久搁置在琉球。
B.高先生决意把灵柩送回国,回来时海上风浪大作,同船的人跪求高先生把灵柩丢到海里。他坐在一块木板上,对众人说:“把我也丢到海中。”
C.一番相持,海上又是风平浪静。高先生的封舟抵达粤东,参将的灵柩终于送归祖国,终于得以安息在自己的故乡。
D.高先生任积衡州知府时,特意交代衡阳县令,降低童生彭雪琴县试成绩的名次,他当年也没能进入县学,而彭雪琴对高先生却非常感激。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是俗忌耳,何足虑?吾当归之。
(2)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深林,回溪穷:穷尽
B.望西山,始指之异:使……奇特
C.踞而遨箕: 像簸箕一样
D.故为之文以志:记

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知日入。

A.属予作文以记 B.扣舷而歌
C.岂他人过哉 D.夫庸知其年先后生于吾乎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作者以“上”“入”“穷”加上“无远不到”,具体而又概括地写出了自己的行踪;“坐”“醉”“卧”“梦”“觉”“起”“归”等一系列动词的连用,其目的为了表现自己被贬后能够游山玩水忘却忧愁的愉快心境。
B.第二段中,作者以“过”“缘”“斫”“焚”四字领起四个短句,以排比句式,构成了一种急促之势;“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八字,写出了身登目游的过程;并从西山之高、西山所见之广、西山有众山拥戴之势等方面来描写西山。
C.文中“始得”二字,暗含了初次遭遇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作者之所以认为“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在西山风光的饱览之中领悟到了它与作者所追求的精神世界的契合点,即山的高大——人格精神的傲然独立。
D.本文极见字句烹炼之功。以句言,骈散结合而又句式多变,极尽灵动矫变之妙;以用字言,写山容水态的“幽泉怪石”“岈然”“洼然”“若垤”“若穴”“萦青绕白”“苍然暮色”,形象精炼。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甘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节选自《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相文信侯吕不韦事:侍奉
B.文信侯不快,未有以也强:勉强
C.赵襄王迎甘罗郊:郊区
D.王不如臣五城以广河间赍:赠送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罗奉事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年纪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的任务。
B.甘罗游说张唐运用了作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比,应侯和文信侯吕不韦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
C.张唐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座城给秦国。
D.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得了三十座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座城的好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2)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