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渔父》完成小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浑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波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对于“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原因,屈原和渔父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屈原:
渔父: 屈原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说明
渔父以“沧浪之水”的比喻,说明
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当的两项是( )
A.“颜色”、“形容”都是古今异义 |
B.“何故”、“是以”两个短语在词序上特点相同 |
C.“于物”、“见放”中“于”“见”都表被动 |
D.文中两个“乎”,在意义用法不相同 |
E、“察察”、“汶汶”、“皓皓”三个叠词,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不全相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B.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C.敢轻冒进兵者斩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
D.须其力疲,乃可击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5分)
(2)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游狼山记
[清]张裕钊
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过焉。既望,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居山巅,万景毕纳。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所至增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绝尘境。侧身四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牖。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时秋殷中,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江水自氓蜀经吴楚行万里,至是灏溔渺莽,与海合会。山川控引,界绝华戎,天地之所设险,王公以是慎固,古今豪杰之士所睥睨而筹也。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殄息,区内无事,蕃夷绝域,约结坚明,中外以恬熙相庆,深忧长计,复奚以为?
余又益槁枯朽钝,为时屏弃。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倘佯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堰仰,以终其身。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
归书而为之记。
(王文濡选辑《续古文观止》)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过焉过:经过 |
B.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胜:优美的 |
C.寇乱殄息,区内无事息:止息 |
D.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捐:弃 |
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是正面描写狼山美景的一组是()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②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
③山川控引,界绝华戎④作《咏怀诗》以见志
⑤荫茂树而撷涧芳⑥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①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章开始便交待游览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接下来便直笔描写狼山幽深超俗的环境和壮美的景色。 |
B.写狼山有近景有远景,“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是为近景,“侧身回瞩,江海荡天”是为远景。 |
C.作者以阮籍作比,点明自己身处盛世、境内太平的欣慰,并表达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
D.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基调,句式参差,富有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整篇文章给人以美的享受。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已成现代汉语
(1)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
(2)中外以恬熙相庆,深忧长计,复奚以为?
(3)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
阅读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回答问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军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这,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为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有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后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之将兵,将兵:率领军队 |
B.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陈:通“阵”,阵地 |
C.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
D.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鄙人:地位低下的人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如此以百骑走 | B.军亡导,或失道 以力战为名焉用亡郑以陪邻 |
C.以我为大军之诱 | D.无老壮皆为垂涕 |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以其无礼于晋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①解鞍,令军士皆纵马卧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竟死④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①④⑥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此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叛乱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因此他的财富比较多。 |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面对刀笔吏的审判,于是引刀自刭。 |
把《史记·李将军列传》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
②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伋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震骇,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更始素闻伋名,征拜左冯翊,使镇抚百姓。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
建武四年,出为中山太守。明年,彭宠灭,转为渔阳太守。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伋到,示以信赏,纠戮渠帅,盗贼销散。时,匈奴数抄郡界,边境苦之。伋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匈奴畏惮远迹,不敢复入塞,民得安业。后颍川盗贼群起,九年,征拜颍川太守。伋到郡,招怀山贼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皆束手诣伋降,悉遣归附农。因自劾专命,帝美其策,不以咎之。后宏、吴等党与闻伋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骆驿不绝。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伋为并州牧。过京师谢恩,帝即引见,并召皇太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车马衣服什物。伋因言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帝纳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是时,朝廷多举伋可为大司空,帝以并部尚有卢芳之儆,且匈奴未安,欲使久于其事,故不召。伋知卢芳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芳将隋昱遂谋胁芳降伋,芳乃亡入匈奴。二十二年,征为太中大夫,赐宅一区,及帷帐钱谷,以充其家,伋辄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
(选自范晔《后汉书·郭伋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哀、平间辟大司空府辟:征召。 |
B.难卒以力制卒:最后。 |
C.不期俱降,骆驿不绝期:约定。 |
D.当简天下贤俊简:选拔。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伋为政才能智慧内容的一组是
①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 ②示以信赏,纠戮渠帅
③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④悉遣归附农
⑤常严烽候,明购赏⑥辄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
A.①②③ | B.①⑤⑥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伋一生仕宦多朝。他在哀帝、平帝时做过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时被征拜为左冯翊;世祖时,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等。 |
B.郭伋为政善于治理。他使离乱后的渔阳盗贼销散,匈奴远迹,民得安业;他不战而屈人之兵,使颍川盗贼数百人皆束手来降。 |
C.郭伋为人讲究诚信。他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就是郭伋做人的原则。 |
D.郭伋深受信任倚重。他曾被征拜左冯翊,治理混乱不堪的三辅,也曾得到皇帝慰劳,还曾被皇太子召见,赏赐车马衣服什物。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
(2)伋知卢芳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看。 |
C.而人之所罕至焉罕:少。 |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明情况。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B.列坐其次 |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下列句中加点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④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
B.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②吾从而师之 |
C.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D.①而人之所罕至焉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
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对上面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阐述了要到险远之处,观“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有坚定的志向、足够的力量和一定的外物相助。 |
B.作者的心得是尽了自己的志向而没有到达,可以没有后悔。 |
C.作者特别强调“志”——志向、意志,这和他后来百折不挠的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 |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坚定的志向。 |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