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学进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实验:
(1)现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及复写纸、纸带若干、220V交流电源、6V低压交流电源、重锤、天平、秒表、刻度尺、导线、电键等。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它连续打下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3)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或物体),这两个操作应当是________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选取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关于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
(1)(多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
(2)如图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以上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__
从以下器材中选取适当的器材,设计一个测量阻值约为15kΩ的电阻Rx的电路,要求方法简捷,Rx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要尽可能提高测量的精度。
电流表A1:量程300μA,内阻r1为300Ω,
电流表A2:量程100μA,内阻r2= 500Ω,
电压表V1:量程10V,内阻r3约为15kΩ,
电压表V2:量程3V,内阻r4≈10KΩ ;
电阻R0:阻值约为25Ω,作保护电阻用,额定电流为1A,
滑动变阻器R1,阻值约为50Ω,额定电流为1A,
滑动变阻器R2,阻值约为1000Ω,额定电流为1A,
电池组E:电动势4.5V,内阻很小但不可忽略,开关及导线若干。
(1)应选用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分别是:________、、(填仪表代号)
(2)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3)用所测数据对应的物理量计算Rx,计算表达式为Rx=_________。
某实验小组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过程中,正确操作获得金属丝的直径以及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如图所示,则甲、乙、丙的读数值依次是:_____mm、_____A、____V.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 (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 (填选项代号).
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
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低压6V以下交流电源
(3)电火花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其打点的周期取决于__________
A.交流电压的高低B.交流电的频率
C.墨粉纸盘的大小D.纸带的长度.
(4)实验中,把打点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即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1s),各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并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计算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位置,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
(2)关于此实验,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A.两弹簧秤的拉力一定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个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
C.如果将两个绳套换成两根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将不同
D.两次拉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的目的是确保两次弹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
(3)(单选题)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