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3分)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该原子核外有_________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   ___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钠元素对人类生命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如图所示,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钠元素广泛存在自然界中,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氯化钠在生活中常用于
(3)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2+N2O=NaN3+NaOH+X,则X的化学式
(4)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生成两种单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图回答问题:

(l)图中a的仪器名称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下同).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如图F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瓶内盛放浓硫酸
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盛放氢氧化钠溶液
C.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从装置的b端通入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

以下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由H、C、O、S、Na、Ca、Fe等元素组成.
(1)同学们利用如图1做了如下实验(A、B、C中盛放有不同的药品):
[实验1]若将红棕色固体放入B中,打开K1、K2,将A中液体加入B中,关闭K1,观察到B中溶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盛水的C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冒出,B中溶液变为浅绿色,则B中盛放的物质为,A中液体为
[实验2]若B中集满某纯净气体,打开K1、K2,将A中液体加入B中,关闭K1、K2,充分反应后,打开K2,观察到C中液体进入B中且变浑浊,则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上述实验,向A、B、C中所加的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图2所示,且每组图中的三种物质属于不同类别,将其化学式填入图(“﹣”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钢铁可以制成炒锅,主要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性.
(2)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金属均为固态
B.在铁制品表面刷漆防止铁锈蚀
C.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D.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E.铝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因此铝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3)某电镀厂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从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水中回收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①步骤Ⅰ中加入过量M的目的是,写出该步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步骤Ⅲ的操作为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对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
A.原子可以构成物质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2)果糖(C6H12O6)大量存在于水果中,它是由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A、B、C、D表示4种物质,部分物质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物质
B
C
D

微观



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A+3B2C+3D.则A的化学式为,A、B、C、D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