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EF河段河床示意图,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回答问题。
甲图中AB段河流
| A.由西北流向东南 |
| B.由东南流向西北 |
| C.水位A处低于B处 |
| D.不能确定 |
丙图中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时,可能是由于出现下列现象中的造成的
| A.气旋活动频繁 | B.梅雨连绵 |
| C.冰雪融化 | D.春雨霏霏 |
关于乙图EF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
①E岸河床较缓,F河床较陡
②E岸河床较陡,F河床较缓
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岸遭受冲蚀力大
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刷力大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 A.纬度比甲地低 |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
| C.海拔比甲地低 | 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
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范围是
| A.100<T<150 | B.50<T<150 |
| C.150<T<200 | D.50<T<100 |
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值可能是( )
| A.80 mm | B.190 mm | C.310 mm | D.430 mm |
甲处附近年等降水量线密集的原因是( )
| A.河流提供大量水汽 | B.气流抬升作用明显 |
| C.冷暖气团频繁相遇 | D.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
读“我国黄河流域六省区的人口(2008年)与面积比较图”,回答下列各题。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为( )
| A.青海 | B.甘肃 | C.陕西 | D.山西 |
与山西相邻的M省区应是( )
| A.四川 | B.宁夏 | C.河南 | D.内蒙古 |
下图表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均温和年降水量状况,读图回答下题。
当丁气候类型处于少雨季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中海沿岸多雨 |
| B.中国江淮流域正值伏早天气 |
| C.青藏高原景区正值旅游旺季 |
| D.我国江南地区桃红柳绿 |
PM2.5的沉降速度较慢,自然沉降效果有限,会长期漂浮在空中。2013年3月10日,成都市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持续下降,至3月10日中午12时,全市各监测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下的颗粒物)浓度均已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致使空气质量重度污染,使成都成为全国最“霾头苦干”的城市。根据相当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说法中不是主要造成成都市雾霾天气的原因是()
| A.风力较大,扬起地面尘土,造成可吸入颗粒物不易沉降 |
| B.冷空气活动弱,未形成大范围内有效降水 |
| C.自西北地区的浮尘天气对成都的空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
| D.自2013年春节至3月10左右均未有有效降水 |
上图为成都市某夜气温垂直温度变化率(图中等值线数值为随高度上升气温的变化数值,单位:℃/100米)时空变化图,下列各时段中PM2.5值可能会最高的时段是()
| A.15—16时 | B.19—20时 | C.24—1时 | D.10—11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