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 11 月29 日至30 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李长春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强调,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主要任务,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1)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5 分)
(2)为什么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6 分)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充分运用好国家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各种政策,注重整体推进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把片区攻坚、直接帮扶、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等做深、做实、做细。当前就是要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紧紧牵住扶贫攻坚“牛鼻子”,汇聚强大力量,努力提高扶贫“精准度”、啃下攻坚“硬骨头”,戮力同心打赢这场硬仗。
(1)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简述“推进农村小康、连片特困地区小康”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材料五:2015年,中国正步入依法治国的新阶段,高三(1)班学生对此开展自主探究,话题:依法治国与反腐法制化
内容 |
法治反腐,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严重的腐败问题,中国共产党将“法治反腐”作为行动目标。反腐败以指标开始在过程中逐步形成制度性,规范性的做法,最终达到治本的效果。 |
权威声 音 |
在“打虎拍蝇”的反腐败高压态势下。各类腐败受到“零容忍”的严厉查处,充分表明了中央“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对腐败”的决心。 |
(2)请你运用实践观与发展观的知识分析话题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极端天气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常态挑战。2015年入春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和长江沿岸遭遇持续强对流天气影响,给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6月1日,东方之星客轮航行途中突遇龙卷风瞬间翻沉,造成442名乘客遇难的重大灾难。主流观点认为,极端天气日渐频繁仅以自然界气候多变无法解释,很明显,人类活动所致的气候变化正在发挥作用。频繁的极端天气呼唤人类协同行动。选择更科学、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与发展路径。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人类应如何面对极端天气的挑战。
材料二: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从过去的运输茶叶、丝绸和瓷器,到今天的电脑、机械等无所不包;从过去的骡马运输到今天铁路运榆;从过去的道路艰辛漫长,到今天的方便快捷。
(2)怎样看待这些变化,请你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三:某生物学教授将研究课题开发成一款用氨基酸组装蛋白的游戏,向全球的游戏玩家开放,一个困扰了研究者15年之久的蛋白结构,仅仅10天后就被破解;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在百科全书式网站参与贡献内容、修订词条,共同创造和分享海量的知识;百万名网友参与“让爱回家”行动,筹得230个红包和50多张回乡机票,帮助近300个家庭羊年春节团圆……
(3)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通过连接把自己变成了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物种”的观点是正确的话。请你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而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实行了壁垒及限制,加上自身的原因。许多企业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面对“严冬”,大量企业首先选择缩减生产,降低成本,“熬”过冬天,等待“春天”的来临。更有一部分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选择“冬泳”,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换代,增加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的研发,努力开拓市场,实现逆势成长。
材料二: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率先复苏。一些企业精心规划,合理地选择并购行业,在海外并购中占得先机,增强了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但由于中外企业文化,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及对并购对象发展前景缺乏思考等因素,海外并购也存在着一定风险。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一提供的的信息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我国企业应怎样更好地实现海外并购的健康发展。
2013年广东GDP增长8.5%,成为中国首个超6万亿元的省份,全省各级财政收入16964.4亿元,列全国第一。粤东西北12市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人均GDP排在全国倒数第4位。处于粤东西北“贫困圈”包围之中的珠三角是全球制造业重镇,尽管富庶,在经历数十年高速发展后,已面临资源、产业结构等“天花板”问题,发展后继乏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广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应怎样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8分)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问上泉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中国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基本途径。城镇化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