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与课文比照,谈谈你的阅读体会。
文明认识中的共同点
陈 炎
虽然迄今为止不同的人都从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范畴出发,给予文明不同的界定,但在这所有的定义之中,共同之处还是有一点的。一般而言,所有的定义都是把文明作为蒙昧和野蛮的对词来使用的。文明是用来指人们从原始丛林中的个体挣扎走向群体奋斗、由与野兽为伍走向组成人类社会、从一切命运决定于自然力量到自己掌握命运、从依赖爪牙的威力到借助工具的力量这样的一个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明了工具和武器,学会了驯化动物和农耕,从石器时代经过青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
而在人与人的相处和共同奋斗之中,更重要的文明法则——道德法则被确立和普遍遵从,人们不仅在一起共同奋斗以求生存,而且根据道德的准则相互关心和帮助,这是被从东方到西方所有学者所共同称道的人类的黄金时代。这是在人与兽的生存斗争中,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结盟、人类自身共同利益空前重合和一致的时代。在铁器发明以后,人与兽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人类的共同危险趋于消失而共同利益趋于瓦解,正是在这个重要关头,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开始出现明确的分野。中国人保持了更多的善恶观念和原始社会形成的道德准则,而西方则开始唾弃原先的规则,并在人类社会中广泛地引用“丛林法则”,这就是竞争的优三劣汰规则和适者生存原则。这也是后来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三义的东西,直到今天还被精英们津津乐道的西方文明的精髓,同时也被认为是西方发达的根本原因。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人信奉“天人合一”,而西方人是在不停地征服自然。这也是丛林法则和道德主义的根本分野。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重新排列下列句子顺序,使其通顺连贯。
①“语文”就是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合称。②混沌初开,人猿相揖别,人类自从有了语言,便标志着摆脱了蒙昧、野蛮而进入了文明、开化的时代。③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言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④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⑤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的叫“语”,写在纸上的叫“文”。
正确的顺序为(只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另选一物写一组句子。
小草___________
没有大树挺拔的躯干, 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鲜花馥郁的芳香, ___________________
山崖上的一抹浅绿, ___________________
是你生命的绝响。 ___________________

某中学将于2011年9月10日教师节举办诗歌朗诵会,请根据对下面诗歌内容、风格等方面的理解或评价,在三首诗词之间为主持人报幕各设计一段衔接语。(每段不超过50字)
徐志摩《再别康桥》
衔接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戴望舒《雨巷》
衔接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为4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使句意更清楚,行文更流畅。(不能改变原意,可以增删、调换个别词语)
以“传承民族文化、沟通人类文明、共建和谐世界”为主题的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政府、国务院文化部承办的我国也是世界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节庆活动——首届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5月23日在北京拉开帷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