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的制备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向FeCl3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制备Fe(OH)3胶体 |
| B.用铁和Cl2加热制取FeCl3 |
| C.用铜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制备CuS |
| D.向铝盐溶液中不断滴入烧碱溶液制备Al(OH)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0983Bi和 21083B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
B.NH3的电子式为:![]() |
| C.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
| D.离子化合物不可能含共价键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25℃时,0.1mol·L-1的三种溶液的pH关系为:pH(NaHCO3) > pH(Na2CO3) >pH(CH3COONa) |
| B.25℃时,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c(H+)相等 |
| C.25℃时,BaCO3在纯水中的KSP比在Na2CO3溶液中的KSP大。 |
| D.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中,一定有c(Na+)+c(H+)=c(OH-)+c(HCO3-)+2c(CO32-) |
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在同周期, 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A>B>C B.原子半径:A>B>C
C.离子半径:A2->C->B2+ D.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A>C>B
有关下列装置或操作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到金属钠中,能看到U型管右侧红墨水上升 |
| B.图2中:观察到湿润的有色布条能退色,待尾气全部被碱吸收后,将稀硫酸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可能看到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
| C.图3可用于制备乙酸乙酯 |
D.图4可以比较 、 和S氧化性的相对强弱 |
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 Li+2Li0.35NiO2
2Li0.85Ni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Li+ |
| B.充电时,Li0.85Ni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
| C.该电池既能用酸溶液又能用碱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
| D.放电过程中Li+向正极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