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1)某同学用图(a)所示装置测量放在水平桌面上铁块A与木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铁块A的质量m=1.0 kg,木板B的质量m′=0.5 kg,用水平力F向左拉木板B,使其向左运动,弹簧秤示数的放大情况如图所示,则A、B间的摩擦力f=________N,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g取10 m/s2)
(2)该同学还将纸带连接在木板B的后面,通过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一些计时点,取时间间隔为0.10s的几个点。测量后的结果如图(b)所示,则金属板被拉动的加速度a=________m/s2。
如图所示,物块A的质量为、物块B的质量为
,开始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用大小均为F=5N的两个力分别作A和B上,使A、B沿一条直线相向运动,物块A上的力作用时间为
,物块B上的力作用时问为
,先后撤去这两个力后两物块发生对心正碰。如果碰撞后两个物块粘合为一体,求其运动的速度。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实验室中发现一电学元件,该电学元件上标有“最大电流不超过6mA,最大电压不超过7V”,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描绘出该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他们设计的一部分电路如图所示,图中定值电阻,用于限流;电流表量程为10mA,内阻约为5
;电压表(未画出)量程为10V,内阻约为
;电源电动势E为12V,内阻不计。
(1)实验时有两个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
A.阻值0~,额定电流0.3A
B.阻值0~,额定电流0.5A
应选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_____(填“A”或“B”)。
正确接线后,测得数据如下表:
(2)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电压表应并联在M与___________之间(填“O” 或“P”);
(3)将电路图在答题卡的虚线框中补充完整;
(4)从表中数据可知,该电学元件的电阻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先接通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低压交流电源,然后释放纸带。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五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点O的距离为,点A、C间的距离为
,点C、E间的距离为
。已知重物的质量为m,交流电的频率为
,从释放纸带到打出点C:
(1)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____________,增加的动能为
=_______________。若算得的
和
值很接近,则说明: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实验中测得的=____________
(填“大于”、“等于”、“小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约为5的均匀电阻丝的电阻率,电源是两节干电池。如图甲所示,将电阻丝拉直后两端固定在带有刻度尺的绝缘底座两端的接线柱上,底座的中间有一个可沿电阻丝滑动的金属触头P,触头上固定了接线柱,按下P时,触头才与电阻丝接触,触头的位置可从刻度尺上读出。实验采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乙所示,测量电阻丝直径所用螺旋测微器如图丙所示。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时,先转动__________使测微螺杆F接近被测电阻丝,再转动__________夹住被测物,直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拨动________使F固定后读数.(填仪器部件的字母符号)
②根据原理图乙,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成实验电路(见答题纸)。
③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触头调至一合适位置后不动,多次改变P的位置,得到几组U、I、L的数据,用计算出相应的电阻值后作出
图线如图示。取图线上两个点间数据之差
,若电阻丝直径为d,则电阻率
=_______.
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某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A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滑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s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①根据上述图线,计算0.4 s时木块的速度__________m/s,木块加速度
__________m/s2;
②为了测定动摩擦因数,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③为了提高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测量精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_
A.A点与传感器距离适当大些 |
B.木板的倾角越大越好 |
C.选择体积较大的空心木块 |
D.传感器开始计时的时刻必须是木块从A点释放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