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津津同学为弄清锌有哪些物理性质,从普通五号干电池中取出锌皮进行下列实验,请填写: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由此得出锌具有的物理性质
1.细砂纸打磨锌片后,观察它的颜色和光泽
 
 
2.试试它是否易被弯曲、折断
 
 
3.用手拿锌片的一端,在酒精灯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
 
 
4.用电池和小灯泡试试导电性
 
 
5.用磁铁吸引锌皮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 C a C O 3 )和稀盐酸制 C O 2 ,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通常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操作】(1)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1/3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
(2)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性;
pH测定中,"上层清液滴到试纸上"的后一步操作是
【实验思考Ⅰ】反应剩余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能使溶液pH=2的有哪些?
【实验探究Ⅰ】(1)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 C a C l 2 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
(2)乙同学将 C O 2 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5,。
(3)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
【实验思考Ⅱ】试管中剩余固体是否仍含有 C a C O 3
【实验探究Ⅱ】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
(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
【拓展延伸】(1)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其主要原因是
(2)假如用100g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时,停止收集气体。收集到的 C O 2 质量(选填">"、"<"、"=")8.8g。

过氧化钠( N a 2 O 2 )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实验室有一瓶放置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样品,某研究小组对其成分和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2 N a 2 O 2 + 2 H 2 O = 4 N a O H + O 2 ↑, 2 N a 2 O 2 + 2 C O 2 = 2 N a 2 C O 3 + O 2
【提出问题]1.过氧化钠是否变质?
【猜想与假设】
假设1:过氧化钠未变质;

假设2:过氧化钠部分变质;

假设3:过氧化钠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部分固体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的水,在试管口播人带火星的木条;
固体完全溶解,木条复然
假设不成立
取少量①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振荡.
有气泡生成
假设2成立

【提出新问题】部分变质的过氧化钠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取少量①中溶液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 清液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定性分析】
(1)由实验③可以确定①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小明认为,由上述实验无法确定原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定量研究】称取6.04 g 的过氧化钠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共收集到气体0.64 g ,再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沉淀、过滤、干燥等,得到固体2.00 g
写出加入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方程式6.04 g 上述样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
【反思与提高】过氧化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会变质为(填化学式)

小李同学和王老师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相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小李同学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口处移开玻璃片,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王老师将塑料袋内的空气排尽,然后向袋内吹气,收集一定体积的 呼出的气体,利用仪器侧定气体成分(见表1).
表1:室内空气与正常呼吸方式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体积分数)比较

成分
室内空气
正常呼出的气体
变化值
氧气
20.77%
17.17%
3.60%
二氧化碳
0.056%
3.67%
3.6l%
水蒸气
1.98%
2.50%
0.52%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

(2)小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偏小,原因是

(3)小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人盛有人呼出气休的集气瓶中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写一点即可)
(4)①由表1可知,室内气体与正常呼出的气体相比较,(填化学式)的含量变化较大,且变化量基本相等。
②人体内的氧气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写出有机物 C 6 H 10 O 5 )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征得老师同意,爱动脑筋的小亮在实验室对放置已久的NaSO3的样品成分开展了探究:
【查阅资料】 B a S O 3 + 2 H C l = B a C l 2 + H 2 O + S O 2 【提出问题】钙亚硫酸钠是否变质了呢?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猜想1:样品未变质(即:样品中含有 N a 2 S O 3
猜想2:样品全部变质(即:样品中只含 )。
猜想3 :样品部分变质(即样品含中 N a 2 S O 3 N a 2 S O 4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少量粉末装入试管,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盐酸,并不断震荡
现象A
猜想2不成立
②取步骤①中少量的液体于试管中然后,操作Ⅱ
有白色沉淀
猜想1不成立

回答下列问题:
(1)猜想2中:样品中只含(填化学式)
(2)现象A为
(3)操作Ⅱ
(4)写出操作Ⅱ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根据以上探究:实验室里亚硫酸钠必须密封保存。为了防止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很多,试举一例:(填药品名称)

"侯氏制碱法"首先达到的是碳酸氢钠,然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得到产品碳酸钠; 2 N a H C O 3 = N a 2 C O 3 + C O 2 + H 2 O .碳酸钠置露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N a 2 C O 3 + C O 2 + H 2 O 2 N a H C O 3
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瓶开启后久置的碳酸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假设Ⅰ:完全变质;Ⅱ没有变质;假设Ⅲ:
【实验探究】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再加入少量 C a C l 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假设不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用导管连接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的另一端插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样品,有气体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假设不成立.
【实验结论】假设成立,样品的成分是
【交流反思】欲除去 N a 2 C O 3 变质后的杂质,最合适的方法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