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渔 父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波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对于“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原因,屈原和渔父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屈原以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说明了什么?
渔父以“沧浪之水”的比喻,说明了什么?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颜色”“形容”都是古今异义。
B.“何故”“是以”两个短语在词序上特点相同。
C.“于物”“见放”中“于”“见”都表被动。
D.文中两个“乎”,在意义用法上不相同。

E.“察察”“汶汶”“皎皎”三个叠词,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不全相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湖上送别张可久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1)这首小令含蓄蕴藉,独具风格。试分析“绿柳匆匆去马”一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
(2)曲中用了诸多不同的意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丰富作品的意蕴。请对“满湖烟雨”这一意象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裴 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小园牡丹有感(宋)陆 游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①牡丹高丈余。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②驱群胡!
注:①鄜畤: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②箠:鞭子。
(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
(2)裴诗与陆诗同为写牡丹,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泊扬子岸鲍溶【注】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林藏初霁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注】鲍溶,初为隐士,后客居他乡。
(1)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驿①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 本诗的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
(2) 在尾联中作者化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 春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本诗的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
(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静而不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