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半学期的化学,同学知道身边的一些物质:如水、氧气、二氧化碳、铁、镁条、木炭、氢气等物质,请选用这些物质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水通电分解产生两种气体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2种元素组成的。
(2)同学们喜欢喝汽水饮料,汽水饮料又名碳酸饮料,是因为水中溶解二氧化碳气体而生成碳酸(H2CO3),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选择上面适当的物质写出一个能够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 .
C中x= .
用化学符号填空
2个氢原子 3个氯离子 硫酸根离子
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
①空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高锰酸钾;⑤铁丝;⑥海水;⑦氮气;⑧冰水混合物;⑨过氧化氢溶液;⑩四氧化三铁.
属于混合物的是 ;
属于纯净物的是 .
“比较出真知”,比较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刚同学利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得出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论。下面是他根据教材中“分子运动现象”改进的实验:在第一步中他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 。
第一步:第二步:
他用上套装置进行实验,还应用到的一种仪器名称是 ,他在滤纸上每间隔一段距离滴加酚酞;则棉花上滴加的物质是 ;放置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说明了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在实验中加不加二氧化锰 (会或不会)影响最终产生氧气的多少。
(3)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