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图)。据此,回答问题: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A.气候、地形 | B.气候、水文 |
C.土壤、植被 | D.植被、自然带 |
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
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文差异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 |
C.青藏地区现在还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 |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 |
下表反映了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能、天然气、水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完成下题。
资源种类 省区 |
甲 |
乙 |
丙 |
丁 |
新 |
★★ |
★★★★ |
★★★★ |
|
陕 |
★★★★ |
★★★ |
★★ |
★★★ |
川 |
★★ |
★ |
★★★★ |
★★★★ |
粤 |
★ |
★★ |
★★★★ |
★ |
读上表,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甲—天然气 乙—煤炭丙—水资源 丁—太阳能 |
B.甲—天然气 乙—太阳能 丙—水资源 丁—煤炭 |
C.甲—煤炭乙—太阳能 丙—水资源 丁—天然气 |
D.甲—煤炭乙—天然气 丙—水资源 丁—太阳能 |
甲类资源丰富区资源开发方向()
A.稳定以煤炭开发为核心的工业体系 |
B.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
C.产业全部升级,第三产业全部替代第二产业 |
D.提高重工业产值比重 |
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右图为中国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据此和所学知识回答下题。资源诅咒高危区()
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 |
B.自然资源丰富,以初级产业为主 |
C.依靠资源深加工技术,收入高 |
D.边境贸易吸引大量外商的投资 |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A.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谋求全方位多元发展 |
B.上海应主要引进西部资源,带动西部经济更快发展 |
C.广东省将高科技企业向新疆转移,促进其产业升级 |
D.青海省应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建立完整工业体系 |
对比遥感图像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增土地最快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读下图回答下题。黄河三角洲湿地泥沙来源主要是()
A.黄河上游泥沙 | B.黄土高原泥沙 |
C.地上河河床 | D.渤海海底泥沙 |
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小带来的影响有()
A.耕地面积减少 | B.地下水位下降 |
C.黄河三角洲海岸后退加剧 | D.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加幅度上升 |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增长幅度减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 | B.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 |
C.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发挥作用 | D.渤海风浪强度增加 |
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题。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单一指标 | B.利用综合指标 |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
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