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题。
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 A.利用单一指标 | B.利用综合指标 |
|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
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
|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
|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
|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
读我国不同海拔(a)、相对高度(b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频率分布,I为分布频率、II为发生频率、III为频率比数,读图可知
| A.从a图可知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阶梯界线海拔较高的位置 |
| B.从a图可知南方丘陵地区为我国主要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区 |
| C.从b图可知南方丘陵地区为我国主要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区 |
| D.从b图可知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阶梯界线海拔较低的位置 |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下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省份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读图完成3~5。
该农作物最有可能的是
| A.春小麦 | B.早稻 | C.晚稻 | D.冬小麦 |
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比较,M省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及影响因素正确的
| A.短、热量 | B.长、热量 | C.长、光照 | D.短、光照 |
在K省收获该农作物期内,N省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的是
| A.寒潮频繁来袭 | B.台风肆虐 |
| C.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 | D.受副高控制下的伏旱 |
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第1、2题。
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 A.①和② | B.②和③ | C.③和④ | D.④和⑤ |
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
|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
|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
|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28~30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
| B.“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贺兰山 |
|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 |
| 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
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中国”——一年四季常绿 | B.“金色中国”——高寒 |
| C.“绿色中国”——一年两到三熟 | D.“银色中国”——伏旱 |
应该说,这位教授的分区还缺一部分,这一部分应命名为
| A.黑色中国 | B.白色中国 | C.红色中国 | D.蓝色中国 |
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河流大多在夏季进人汛期,原因是
| A.均受夏季风影响 | B.均受高温影响 |
| C.分别受夏季风和高温影响 | D.分别受高温和夏季风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