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请你认真阅读该文,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文中的加点字所蕴含的三条物理知识: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加了下划线的句子,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缕悬为最善”表明只需把磁针悬挂起来才能指南 |
| B.“缕悬为最善”表明把磁针用细线悬挂起来将能观察到稳定的实验现象 |
| C.“无风处悬之”表明了要尽量排除外界因素对实验的干扰,以求得实验的精确性 |
| D.“则针常指南”表明磁针指南的一端是磁针磁极的N极 |
(3)由于宋朝时代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沈括才说出:“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由现代科学知识可知:
“磁石之指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柏之指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沿不同材料的水平表面上滑行的距离,如图。
(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
(2)可以看到小车沿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长,是因为阻力最(填“大”或“小”)。
(3)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进而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
如图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l)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
(2)如图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
(3)该固体熔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min,BC段该物质处于态。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图甲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图乙为连接不完整的实物图。
(1)对照电路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连接部分连接起来。
(2)如果实验操作中出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0的现象,其故障可能是()
| A.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
| B.电压表的量程选小了 |
| C.电阻R发生了短路 |
| D.把滑动变阻器下端两接线柱连入电路 |
(3)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若将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示数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测得的Rx=____Ω。
(5)此实验要多次测量电阻值,最后求电阻值的平均值,其目的是____。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三个相同的瓶子、水和海绵,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比较____两图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a、c两图,可知_ ___
(4)该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有____和转换法。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三种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A:“10Ω 1.5A”、B:“20Ω 1A”、 C:“50Ω 1A”)、开关、新干电池三节、定值电阻R=10Ω、导线若干。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请依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时,电流表示数变大.导线不能交叉;

(2)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填“左”或“右”)端,这样做可以起到的作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请你写出一种不用变阻器.也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小莲按要求正确连接电路,且电路元件完好.实验过程中,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外的位置,其原因可能是(任意写出一个)
(2)小莲在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测出通过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下表所示:
| U/V |
1.0 |
2.0 |
3.0 |
| I/A |
0.1 |
0.2 |
0.3 |
要测出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实验时所用的滑动变阻器规格为(选填规格的编号即可)
【实验结论】
通过上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