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聚焦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应与我国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需要文化的支持,通过文化推动我国政治、经济等全面发展已成为一种政治责任。这体现了:
A.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 B.先进文化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 |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 D.经济发展要以文化发展为基础 |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人们就会想到提高精神生活的享受。外出旅游就是最好的方式。但游山玩水绝非闲暇无聊之举,乃是高度文明的表现。游山玩水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对于陶冶性情,开阔心胸,培养自己乐观向上的个性也大有裨益,令人不知不觉间得到思想的启示或精神的享受。这说明
①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人们应该自觉主动地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③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
④文化消费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穿着牛仔裤,嚼着口香糖,喝着可口可乐,看着好莱坞电影”。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的青少年都是在这样一种美式生活方式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据此回答题。美国的消费商品的在全球的流行,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态度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下面对这一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促使美国特征的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传播 | B.提高了美国在全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
C.丰富了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内涵 | D.有利于巩固美国的全球霸权 |
这种流行,不仅以商业的方式进行,而且不遗余力地以国家政策的方式大力推行。这说明美国充分认识到
A.军事实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将不再重要 |
B.政治体制不能有效巩固美国的霸主地位 |
C.文化的流行和传播是一个主动进行的过程 |
D.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软竞争力 |
美国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将“文化”和“新经济”、“高科技”并列,极力使以美国文化为中心的“西方文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用西方的价值观支配世界。并在外交活动中极力鼓吹和散播美国的文化政策。这充分说明
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了霸权主义色彩 |
B.文化是政治的反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C.美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具有攻击性 |
D.未来的国际冲突将是美国文化与其他弱势文化的对抗 |
面对这样一种趋势,各个国家的正确态度是
A.从外交上解决反击美国的文化入侵 | B.弘扬民族文化,积极引导文化交流 |
C.让市场需求来决定民族文化的命运 | D.主动接受先进文化,大胆革除传统 |
尽管已经在国外定居了几十年,闽籍华裔陈先生一家还是喜欢喝乌龙茶,吃饭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保守、独立的特点②文化是维系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
③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④文化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中国每年制作高达26万分钟的动画作品,真正优秀的却凤毛麟角。上海今日动画 公司跳出“拿着作品找市场”的思维定式,凭着先卖创意,再卖产品的理念,通过制作《中华小子》的两分半钟动画样片,“俘获”全球片商的眼球,并收获了数千万元的预售合同。该公司成功的经验是
①在与传统营销模式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思维创新
②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了理念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③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引下找到了企业经营发展的新思路
④在先否定传统继而创新理念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某媒体评选出“微”字为中国2012年度汉字,并这样解读:“‘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是每一个被打捞上岸不再沉没的中国声音,是每一个能被看见、能被听见的人。”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解读诠释出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