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甲、乙两图,完成问题。

图中两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
①地理位置优势    ②煤炭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水力资源丰富
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     ⑥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甲、乙两地的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下面不属于其影响的是

A.酸雨 B.水污染 C.臭氧层空洞 D.全球变暖

图示两工业区内钢铁工业发达,其钢铁工业发展共同的不利因素是

A.铁矿资源缺乏 B.劳动力短缺
C.科技水平较低 D.市场狭小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因而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的对策是()

A.加强各城市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城市群
B.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
C.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D.优化产业结构

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地矛盾加剧主要表现在()

A.土地开发过热,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人均耕地减少
B.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丧失大量良田
C.人口急剧增长,使人均耕地占有量大大减少
D.在农业生产中,人们没有科学利用土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

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密切相关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基础好
B.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改革开放促进它的城市化
C.港、澳经济的辐射促进了该地区城市化的进程
D.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城镇发展历史悠久,广州、佛山等城镇均有上千年历史
B.改革开放以前,该地区缺乏大、中型城市,且城市密度很低
C.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带动了城市化进程
D.1999年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40%

“前店后厂”是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A.消费市场 B.廉价劳动力 C.原材料 D.设备、产品设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