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15和图16,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所表示的B的节气是 ,C节气是 。
(2)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到左图中 点(填字母)附近时,公转速度相对较快。
(3)右图中,太阳直射点从_______点到_______点(填字母),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台风灾害最大的季节。
(4)在右图中,当太阳直射点由C→D的移动过程中,淮安区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填表:选出影响下列工业部门区位的主导因素。(在下表中相应位置以“√”表示。)(每空2分,共10分)
金矿采掘 |
印刷厂 |
计算机制造厂 |
服装厂 |
炼铝厂 |
|
原料 |
|||||
动力 |
|||||
劳动力 |
|||||
市场 |
|||||
技术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今只剩下83个。我国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材料二:
(1)简述湖泊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2)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但近年来,湿地干涸现象引起人们重视,试分析造成湿地干涸的人为原因?
(3)获取“洞庭湖面积变化图”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
洞庭湖面积日益减少,其作为湿地的强大功能也随之退化,为此应该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该资源? ( 2分)
粮食安全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成功地在占全球耕地面积7%的土地上承载了全球22%的人口。但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凸显。
资料1: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新增粮食播种面积图及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增长关系图
材料2: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阴影部分)
资料3:我国水资源消费构成图及我国南北方的水资源及耕地比较图
水消费构成(2005年)南北方的水资源及耕地差异
(1)资料1显示: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是;新增粮食播种面积自2003年以来持续。没能在资料1中显示,但也是影响粮食产量的社会因素是 _____ ____。
(2)材料2中阴影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3)根据资料3,分析并概括说明我国农业生产与水资源的关系。
(4)综合以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今后我国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答三点即可,3分)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6年9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量创历史纪录,月进口量飙升到1 346万吨,比2005年9月增长了24%。
材料二中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表单位:Mt(百万吨)
年份 |
2000 |
2010 |
2020 |
2030 |
2040 |
2050 |
国内需求 |
200 |
300 |
400 |
450 |
480 |
500 |
国内供给 |
160 |
170 |
180 |
150 |
130 |
100 |
供需缺口 |
40 |
130 |
220 |
300 |
350 |
400 |
材料三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的石油年进口量超过50Mt时,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就会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超过100Mt,该国家就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来保证能源安全。
(1)到2010年,我国石油的供需缺口将达到Mt。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世界第一大能源是,我国第一大能源是
(2)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应如何保证能源安全?
(3)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必然引起能源的区域调配。①我国当前能源区域调配的工程包括
②分析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对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
环境问题 省级行政区 |
A类 |
B类 |
C类 |
D类 |
广东 |
●●●● |
●● |
● |
●● |
四川 |
●●● |
● |
● |
●●● |
新疆 |
●●●● |
●●● |
● |
|
山西 |
● |
●● |
●●●● |
●●●● |
材料二: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API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监测的项目主要有:TSP --总悬浮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等。下表为我国冬季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标资料。
质量指标 城市 |
污染指数 |
主要污染物 |
空气质量等级 |
太原 |
130 |
TSP |
3(1) |
深圳 |
132 |
NOx |
3(1) |
珠海 |
58 |
TSP |
2 |
重庆 |
128 |
SO2 |
3(1) |
(1)材料一中,B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这类问题在新疆严重的自然原因。D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 ,这类问题在山西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2)材料二中,重庆空气污染类型是,人为原因是 ,这类污染在太原比较轻,主要自然原因是;。
(3)目前减少城市酸雨产生可采用的有效措施有哪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