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王勃的《滕王阁诗》,完成下列题目。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题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极写了阁之高,阁之静。 |
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格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
对这首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题西山雨”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 |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请赏析第三联中“邀”、“纳”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说明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闻杜鹃
[宋]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洪炎为北宋末年诗人,此诗作于金兵侵宋,洪炎逃难之时。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就其中一种技巧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作者说“伤我情”,联系全诗,简述“情”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注]蛱蝶 (jiádié), 蛱蝶科的一种蝴蝶。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结合全诗赏析“却疑”二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①春寒。
【注】①特地:特别。词的上片是怎样写景的?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片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其实不然,请你从表现手法方面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