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圆台上底半径为1,下底半径为4,母线AB=18,从AB中点M拉一条绳子绕圆台侧面转到A点。
(1)求绳子的最短长度;
(2)求绳子最短时,上底圆周上的点到绳子的最短距离。
如图所示,设椭圆C1: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下顶点为A,线段OA的中点为B(O为坐标原点),如图。若抛物线C2:
与y轴的交点为B,且经过F1,F2点
(1)求椭圆C1的方程;
(2)设M),N为抛物线C2上的一动点,过点N作抛物线C2的切线交椭圆C1于P、Q两点,求
面积的最大值。
已知函数,设正项数列
的首项
,前n 项和
满足
(
,且
)。
(1)求的表达式;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直线的斜率为
,且
与曲线
相切,
又与y轴交于点
,当
时,记
,若
,求数列
的前n 项和
。
如图1,在平面内,ABCD是
且
的菱形,
和
都是正方形。将两个正方形分别沿AD,CD折起,使
与
重合于点D1。设直线l过点B且垂直于菱形ABCD所在的平面,点E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且与点D1位于平面ABCD同侧,设
(图2)。
(1)设二面角E – AC – D1的大小为q,若,求
的取值范围;
(2)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
,使平面
平面
,若存在,求出
分
所成的比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某校选拔若干名学生组建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队,要求选拔过程分前后两次进行,当第一次选拔合格后方可进入第二次选拔,两次选拔过程相互独立。根据甲、乙、丙三人现有的水平,第一次选拔,甲、乙、丙三人合格的概率依次为
,
,
。第二次选拔,甲、乙、丙三人合格的概率依次为
,
,
。
(1)求第一次选拔后甲、乙两人中只有甲合格的概
率;
(2)分别求出甲、乙、丙三人经过前后两次选拔后合格的概率;
(3)求甲、乙、丙经过前后两次选拔后,恰有一人合格的概率。
在中,
分别是角
的对边,向量
,
,且
(1)求角的大小;
(2)设,且
的最小正周期为
,求
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