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涉江(节选)
屈 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旦余济乎江湘
A.料大王士卒以当项王乎? | B.在乎山水之间。 |
C.浩浩乎如凭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李牧连却之 | B.粪土当年万户侯 |
C.驾青虬兮骖白螭 | D.吾从而师之 |
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用服饰的奇特、高洁,比喻德行的高洁和志向的远大。采用了“比”的手法。 |
B.本段交代了屈原涉江的原因,即“世溷浊”而“莫吾知”的楚国现实。 |
C.重华即古代的明君舜,该句表现了屈原“贤臣择主而事”的思想,并反衬出现实中楚怀王的昏庸。 |
D.“登昆仑兮食玉英”义同《离骚》中“夕餐秋菊之落英”,承接上文的被奇服,驾青虬,结重华,游瑶圃等,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而且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夜闻笛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闻笛声,笛声所引发的情感相同吗?请作简要分析。
答:
(2)第二首诗题为“闻笛”,但诗歌的前两句却写了登城所见之景,你如何理解这种艺术处理?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行宫(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1] ,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1)诗描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分)
(2洪迈《容斋随笔》中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你认为对吗?为什么?(4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请简析诗歌“云”这一形象的双重意蕴。
(2)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最富人民性”的咏物诗,试结合三四句分析这一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①这首诗开头两句描画了一幅春景图。“图”中描画的景物(意象)有(景物用二字短语概括) (4分)
②试结合诗句,从内容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 晴 刘 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2分)
(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联系诗歌,简析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3分)
(3)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