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⑥ | C.①②③⑥ | D.②③④⑤ |
读图,回答问题。
一般情况下,河流R
| A.只有春汛 | B.只有夏汛 |
| C.只有秋汛 | D.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 |
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 A.水电站 | B.油田 |
| C.天然气田 | D.煤矿 |
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 B.人均耕地面积大 |
| C.交通发达 | D.水热条件好 |
阅读所给四个半岛,回答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
|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 |
| C.半岛②③降水多是因为暖流影响 |
| D.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由于冰川侵蚀的结果 |
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
|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 |
| C.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
| D.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
读同纬度局部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图中各区域中具有相同气候类型的是
| A.F和K | B.E和G | C.D和F | D.K和H |
图中I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海陆热力差异 | B.洋流因素 |
| C.季风的影响 | D.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
2009年1月27日,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建成。该考察站位于(80°25′01″S,77°06′58″E(如图所示)),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千米。据此回答问题。
下列关于上图中三个南极考察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极昼极夜时间长城站最短 |
| B.地方时昆仑站最早 |
| C.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中山站最大 |
| D.二分日昆仑站日出东南 |
下列关于昆仑站建站难度大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低温严寒 ②风速较平稳 ③海拔高,缺氧 ④距中山站较远,需设置中继站⑤环保要求高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⑤ | D.①③④⑤ |
阅读所给两幅图,完成问题。
甲图是某种农业活动形式的示意图。该农业活动最可能出现在乙图中的
|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
乙图中b区域是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区之一,其兴起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 |
| B.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人类居住 |
| C.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联系 |
| D.阳光灿烂,有利于农业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