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A.氢化物稳定性: HF>H2O>NH3 | B.碱性:LiOH >NaOH>KOH |
C.酸性:HClO>H2SO4>H3PO4 | D.原子核外电子数:H>O>Al |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OH)3胶体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
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有丁达尔效应 |
C.Fe(OH)3胶体中混有少量FeCl3,可以采取过滤的方法分离 |
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长时间加热制得Fe(OH)3胶体 |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蒸馏时,应将温度计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
B.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则可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部分 |
C.配制稀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再沿玻璃棒慢慢加入浓硫酸 |
D.称量NaOH时,NaOH置于小烧杯中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
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浓硫酸 ―― 腐蚀品 | B.烧碱 ―― 剧毒品 |
C.汽油 ―― 易燃液体 | D.天然气 ―― 易燃气体 |
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混合物投入200 mL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
B.最初20 mLNaOH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硫酸 |
C.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 mol/L |
D.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 g |
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等质量的硝酸铜:①铜与稀硝酸反应;②铜与浓硝酸反应;③铜先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稀硝酸反应。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等 |
B.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①>②>③ |
C.途径③的制备方法是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 |
D.途径①中被氧化的铜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比是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