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有关问题。
(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谁?
(2)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3)请你列举出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一个。
(4)有人认为洋务运动采用大机器生产,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进步意义;
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值得肯定。
你同意哪一看法?请说明理由。
邮票是历史的记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举动,表明了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
-------摘自《人民网》
(1)邮票承载着历史,记载着过去。以上四枚邮票所承载的中国抗战史分别具有怎样突出的历史地位?
(2)结合四枚邮票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能够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4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你的理解,谈谈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所具有的现实意义。(2分)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摘自《岳麓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元朝疆域图
(1)材料一中反映了西周和秦朝各实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反映了元朝的什么行政制度?实施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
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世舶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末年,世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十一、二世纪,西欧城市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法国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起初,琅城市民用巨款向城主赎买了自治权,但城主挥霍掉赎金后,背信弃义地取消了城市自治权。被激怒的市民拿起武器,进行斗争,最后取得胜利。后来,从市民阶层中分化出富裕市民和银行家,这些人发展成早期的资产阶级。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哪句话反映了开封城的发达?
(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说的是什么现象?
(3)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什么?
(5)材料二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6)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产生了什么作用?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3周年华诞,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可谓波澜壮阔、壮丽辉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为燎原之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2分)
(3)新中国初步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梦想是通过哪一措施得以实现的?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逐步走向富强的道路上,邓小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请你说说1979年这位伟人为中国的富强提出了哪两个重大举措?(3分)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先进的思想总是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14一16世纪的欧洲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的发现”所指的历史事件对17—18世纪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什么作用?这两个发现所指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2)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请你说说这一次“巨变”的内涵。(1分)《新青年》高举着“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支火炬,指引着人们向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发起猛烈的冲击。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的主要内容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间有何内在联系?(1分)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请你说说这次会议在经济方面的重大决策。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怎样的历史新时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