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映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
| A.非法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
|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
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出现机器生产 |
|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
| C.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
|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厂,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
|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
|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
|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
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
| A.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
| 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
| C.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 |
| D.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 |
1519年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时,船队共5艘船,280名船员,总计费用830多万马拉维迪斯(当时西班牙货币单位)。庞大的费用私人难以募集,而西班牙王室投资占75%。这反映出的实质是()
| A.西班牙商品经济发达 |
| B.官方支持是进行海外探险的重要条件 |
| C.社会经济发展使欧洲王室财富大增 |
| D.追求贵金属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
钧窑瓷器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该瓷窑最有可能属于()
| A.民营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 C.官营手工业 | D.工场手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