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解答问题 (9分)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请回答:
(1) 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分别是什么?概括两个核心的含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1867年)
材料二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材料三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界有以下两种主张: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②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的基本主张?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男”的写法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
——东汉《说文解字》
材料二 (商)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三 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弇州山人四部稿》卷61《赠程君五十叙》
新安土硗狭,田蓄少,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阋家不惮为贾。
——《唐荆川文集》卷15《程少君行状》
材料四 不可否认,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以及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大包干、承包制改革之后,农村小农经济日益狭小,根本谈不上规模经济。不仅如此,原有集体经济也被削弱了,集体财产被分掉了,无法行使协调服务职能,使农业没能向专业化、社会化和农工商一体化转变……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规模经营,应将农业中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阻止土地经营规模不断萎缩,最终使我国的农业实现规模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秦国呈现了怎样的人地矛盾?商鞅是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的?
(3)材料三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何种经济现象?根据材料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针对材料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问题,试从人地矛盾的角度指出解决的出路?

规则是构成社会体系的基本因素,市场经济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提出“政府应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因此世人尊他为“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材料二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遭到严重严峻挑战。 ——上述材料均摘自魏成元《市场规则论》
材料四 1992年,邓小平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这一观点:“就社会规则的整体理性而言,任何时代的规则都是运用于解决那个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和平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在国家结构形式上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与妥协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后,主要有两种旧式金融业,一是票号,一是钱庄。票号业务既以汇兑为主,它的利润的主要来源自然是汇水。除汇兑外,“票庄老板与官僚结交私情,便将公款暂存票庄,不得行息”。放款给钱庄主要是在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以后。1891年9月9日,户都奏准清廷制定了“息借商款办法”六条,从此,票号即以长期贷款形式贷款给清政府。票号的高利贷性质及其与封建政权的关系表明它是封建性的金融机构。票号的封建性也表现在它的组织机构上。它具有严格的帮派性质。
材料二一般说来.钱庄最初的业务是经营银钱的兑换,进而经营由这种兑换引起的存放款业务。钱庄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但是,钱庄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也有帮别。鸦片战争后。钱庄成了受帝国主义操纵的买办的商业高利贷剥削网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掌握在帝国主义银行手中。钱庄的投机性比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要严重得多。当八十年代初官督商办的采矿业纷纷集投创办时,钱庄即参与了股票的投机活动,它们纷纷以资金购买股票。“以致举国若狂”,而当1883年底金融危机来到时,却又“倒闭纷纷,逋逃累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方中《中国近代经济史稿》
材料三随着银行的开办,传统与近代两类金融业开始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钱庄、票号的数量急剧减少,其在金融领域的作用也日渐削弱。以山东为例,据统计,1912年山东全省共有钱庄977家,……1926年596家,形成明显的递减趋势。国民政府建立后所实施的财政金融政策对旧式金融业形成了更加严重的打击,以周村为例,该埠金融业素以钱庄、票号为主,利用“两”、“元”兑换获取利益是当地钱庄、票号的主要业务之一。但在30年代初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之后,兑换业务被夺,营业萧条。钱庄、票号数量也逐年下降。……与此同时,钱庄的资本总额明显下降。周村钱业最盛时,资本总额曾多达600万银两。但到1933年,所剩几家钱庄的总资本尚不足70万元。周村钱庄衰退与该埠银钱业滥发“角票”、“吊票”等纸币,造成挤兑风潮有关,一些钱庄遂因保证金不足而被迫倒闭。……新旧金融业及钱庄、票号与银行的竞争是钱庄衰退的重要原因。钱庄、票号一般规模较小,资金不足,因而在与近代银行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杨天宏《钱庄、票号与银行并存的中国近代金融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清末票号的主营业务和利润来源?
(2)据材料一、二,比较清末票号和钱庄的相同点?
(3)据材料二,清末钱庄具有哪些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票号、钱庄等旧式金融业在近代中国走向衰落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