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说,你听
木铃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顾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17期 有改动)
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
                           →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③                             
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⑴她若无其事地接着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的?)
⑵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①“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猴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②“你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选择第    句。赏析:                                                        
“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得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
结合自身的经历,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一次交流。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方英文的《太阳语》一文,完成小题。
①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一排二层砖楼的底层中间。这排房子东西走向,阴暗潮湿,又由于地势低,所以底层的居民多半都患上了关节炎。尤其是四周的楼房冲天而起之后,这排房子几乎再也见不到阳光了。这样倒也有个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是个读书写作的绝佳境地。
②早点过后,走进书房,读一读,写一写,自以为没有比这更快活的事了。累了乏了,就喝口茶,抬头看窗外的楼群,和那逼仄的一线天空。一天早晨,我正写到艰难处,文思枯竭,满心焦虑,窗纱里忽然穿进一束强烈的光芒,如探照灯般绕来绕去,把个宁静的斗室弄得一片光明,宛若火光四溅的铁匠炉子。我有些不解,刚站起来,那束阳光就钉住我的脸,使我无法睁开眼睛。我觉得烦人,猛地举起拳头,那束阳光一下子不见了。我睁开眼,隐约发现那是个六、七岁的孩子,晃着小圆镜,在玩太阳呢。我笑了,并不计较,坐下来继续写作。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了进来,在我的额上过来过去。
③我有些恼了,就起身出门,我要教训教训那个顽童。当我快步上完十多级台阶,气势汹汹地来到孩子面前时,那孩子却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一脸愉快地望着我。我半张着嘴,恼怒的表情戛然而止,我看到那孩子双脚打着石膏。我没有发作,而是笑着摇了摇头,然后便回到书房,继续笔耕。
④可是,一连几天的早晨,只要我一坐到书案前,那束阳光便跳跃进来,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它虽无声响,却有一种吵闹烦人的效果,使得我原本就烦躁的心愈加的不安。我的作品迟迟没有完成,本来就心烦,哪里还受得了这样有意的打搅,我想我必须和那个孩子谈谈了,毕竟有意打扰别人的工作是不礼貌的,缺乏教养的。我们楼里的人都知道这个孩子,顽劣调皮,也正因为如此才摔折了腿。这段时间,父母上班无暇顾及他,只好每天把坐在借来的轮椅上的孩子推到门外晒晒太阳。
⑤“毛毛,”我叫着孩子的名字,“你干嘛要往我房间里照太阳呢?”
⑥“我是在跟你说话呀,叔叔。”孩子的脸上绽放着天真的笑容。
⑦我惊讶不已,原本准备好的一番指责哽在了喉咙口。
⑧“我摔断腿后天天都在这晒太阳,每天都看得到你,好长好长时间了。人家大人都是一伙儿一伙儿地上班去了,只有你是一个人,在黑房子里。我天天看你低着头,从来不抬头看看外面,看看天。你有什么难过的事吗?你在哭吗?从来都没人和你说话。于是,我让妈妈给我买一个小镜子玩,她还笑我呢!叔叔,只要出太阳,我就可以天天早上都和你说话啊!”
⑨我默然了,忽然之间对那束曾让我觉得恼人的阳光有了别样的理解……
⑩以后每个阳光灿烂的清晨,那束阳光总会时断时续地陪伴我。由于书房地势低,我不可能看到孩子的全部身影,但那跳跃的光束就是他真诚的问候。不知怎的,我的写作也愈来愈顺畅了。
⑪没多久,我终于完成了一部作品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两位记者来到我又霉又黑的书房,询问我成功的经验。我望了望窗外,一束阳光静静地、准时地从窗纱里照进来,随即又欢快地跳动了几下。我笑了,那正是我成功的秘密
文章标题“太阳语”含义深刻,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有哪些含义?
联系全文,请简要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烦恼 → 无奈 →→ 理解、感动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1)请说出对第②段中划线字的理解。
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了进来,在我的额上过来过去。
(2)简要说说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只要我一坐到书案前,那束阳光便跳跃进来,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
结合选文,你认为文末作者所说的“成功的秘密”具体指什么?每个人的成功都有自己的“秘密”,那么你“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呢?请联系实际说说。

阅读《另一种珍爱》一文,完成小题。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纵观全文,说说前三段的作用。
文章第②段已经列举了事例,第③段又列举了一例,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
联系全文,说说如何学会爱自己。

阅读《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一文,完成小题。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潮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文中第④段划线词“居然”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简要说说选文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文章结尾说“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作为一名中学生,请联系自身实际,说说我们在物种保护方面可以做些什么。(4分)

阅读《四个空白页》完成小题。
四个空白页
⑴我要来探访这四个空白页了,这是你栖身的地方。
  ⑵我是一个五岁的男孩———而你是我的母亲。我们大手牵小手漫步在一片开满忘忧草的地里,沿着阳光漫溢的小河散步。
  ⑶远处的嘉年华节望过去越来越朦胧,棉花糖的味道在空气中萦绕不去,那时我感觉橘色的忘忧草能散发出黄油爆米花和拔丝苹果的清香。
  ⑷我把今天的际遇描画在那些空白页上,这是我们俩手工制作的原生态的书。白板纸的封面写着“我们的天堂之夏”,那是你优美的字迹。标题下并排打了共六个孔,每个孔都系着橘黄色的丝线,这些丝绦把我们的整个夏季都拴在身边。
  ⑸“宝贝,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呢?”“宇航员!”然后轮到我问你。你像往常一样回答:“当然是做你的妈妈。”
  ⑹我们在泥土和草根中间找到一窝刚刚孵出来的知更鸟。它们的眼睛被黑色的皮肤覆盖,黄色的喙发出唧唧喳喳的细小声音。
  ⑺它们的妈妈躺在地上,翅膀凌乱张开,扭曲着脖子。我幼小的心灵还望不到它将要去的彼岸。
  ⑻你捧了一把树叶,把鸟妈妈葬在河岸上。回来的时候你有些沉默,我问你为什么。
  ⑼“噢,宝贝,”你微笑,可却并不自然, ①我只是,有点忧郁。”
  ⑽“鸟妈妈去了哪儿?”
  ⑾“它走了。”
  ⑿“那它住在哪里呢?”我刨根问底。
  ⒀“这个夏天我们得一直照顾它们。”你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⒁我蹲在你旁边,在鹅卵石下面挖蚯蚓。我们用小棍把捉到的都切成几段,你向我保证它们不会疼的,只是这样喂幼鸟更方便。
  ⒂那天晚上,我在我们的书里画画,我哭了。
  ⒃你走过来,把我揽在怀里。“宝贝,怎么了?”
  ⒄“要是你像鸟妈妈那样走了怎么办?你住哪儿?”
  ⒅你笑了,“我就住在这儿”,你指着一幅蜡笔画,记录着那天下午的你和我,两个小棍人手牵手,橘色的小点代表那片忘忧草地,模糊的圆圈代表远处的摩天轮。
  ⒆你的指头慢慢掠过后面那些空白页。②我望着你的眼睛,在你的瞳仁深处再次看到你所说的“忧郁”。
  ⒇时光就这样流逝,我们在小溪边过完了夏天余下的部分,在鹅卵石下挖蚯蚓喂那些知更鸟。夏天快结束的时候,这本书已经快满了,里面有一幅画是褐色的知更鸟们飞上蓝天,在白云间的阳光中嬉戏。
  (21)后来这些年,光阴打败了我们。我长大了、搬走了。我们不再像原来那样交谈了,心和地理距离一样越来越远。当我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要去征服世界的时候, ③那种名叫忧郁的东西征服了你。
  (22)得知你去世的消息,我回家处理你的后事。你的东西不多,只有一堆简陋的盒子。一个盒子装着那本质朴、但现在已经面目全非的书,六个孔里系着橘黄色的丝线,封皮上写着“我们的天堂之夏”。
  (23)翻开书,那个夏天潮水般涌回我的面前。那些关于嘉年华、忘忧草地、飞翔的褐色知更鸟的画,记录着我稚嫩画笔的成长。
  (24)我开始慢慢数着,一共有四个空白页。中间夹着一张卡片。这张卡片上,你用苍老的手写着,“我就住在这儿。”
(25)明天,或者明天的明天,我会去那些空白页里拜访你。因为,你就住在那里。
本文写了怎样的一个故事?请简要概括。
说出下面各句中忧郁的具体含义。(文中的划线句)
①“我只是,有点忧郁。”
②我望着你的眼睛,在你的瞳仁深处再次看到你所说的“忧郁”。
③那种名叫忧郁的东西征服了你。
具体含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文章内容,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我们的天堂之夏》里的一幅画面。(作者已描绘出的除外)
联系全文内容,说说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贫贱不能移》,完成小题。
贫贱不能移
马尚龙
  ⑴“贫贱不能移”,更通俗的表述应该是“贫贱不能放弃”。不能放弃的是什么?是人的理想、道德和一切做人的准则;这是多少年来穷人精神上的寄托,也是多少年来穷人给自己的道德筑下的“防洪堤坝”。
⑵“贫贱不能移”的真正意思是在告诫穷人:贫贱是很容易“移”的,贫贱很容易使人将贫贱当作不可替代的理由,放弃理想、放弃道德、放弃一切做人的准则。社会上几乎所有的负面形象,都源自于贫贱:乞丐为了钱可以放弃尊严,亡命之徒为了钱可以放弃做人的一切。他们几乎都是穷人,都是抵御不住贫贱的冲击而“放弃”的人,他们的行为也恰恰印证了一句老话: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但是更多的穷人没有放弃,“人穷志不穷”是他们坚定的信念,古往今来,伟人的故事,几乎就是穷人矢志不渝的故事。他们所印证的是:贫贱不是放弃的必然前提。
⑶但是这两大类人都只证明了一半,而混淆了另一半:贫和贱看上去很像是一回事,却不是同一个概念。贫一定是贱的前提,但是贱不一定是贫的结果。
⑷贫,上面是“分”,下面是“贝”,“贝”是古代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那当然是缺少财物以至于贫困了。贫是与富相对的一种生存状态。方志敏曾经写下不朽的《清贫》,他是将贫理解为一种精神的财富。
⑸贱,与贵相对,它不是生存状态而是生存档次;贱的本意是“价格低”,也可以理解为地位低下,人格卑鄙;再引申出去,就是贱骨头,贱相,贱人。以前有句很粗俗的骂人话叫做“你是贱胎”,足以见得“贱”是多么的让人不齿。
⑹一个人可以贫却不可以贱,但是贫很可能就是贱的母亲。因为贫所以贱,因为贱所以移,因为移所以不贫,因为不贫,所以更贱。这一连串因果关系,就像是一块强力磁铁,吸引着所有穷人陷入它的魔圈,而且也确实很多的穷人陷了进去。于是有一种穷人让我们肃然起敬,那就是坚定不移的人。
概括本文表达的两层主要意思。(4分)
联系全文内容,给第⑵自然段的划线句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文章第⑹自然段划浪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当今社会存在物欲横流、道德缺失的现象。针对这种社会现状,本文有何现实意义?说说你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