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
①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黑匣子”。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什么呢?
②“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有普通鞋盒那么大。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其中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机场地面指挥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记录在“黑匣子”中的磁带上。飞机一起飞,无线电话记录器便开始不停地工作。由于磁带最大的录音量只有30分钟,录满30分钟,就会抹去旧的声音,再录下新的声音,因此磁带上总能保留飞机出事前最后30分钟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通话的信息。
③“黑匣子”中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它可以记录飞机起飞后的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发动机工作参数,驾驶员动作反应时间等多种数据。它的记录时间为50分钟,以后就除掉旧的数据,再记录新的数据。
④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因此,空难发生后,除了营救机上人员,寻找“黑匣子”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⑤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涂成了国际通用的荧光橘红色。它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匣子里记录的多种信号和数据还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由于有这么多特点,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即使“黑匣子”随飞机残骸散落在丛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⑥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请联系全文,抓住本质特征,给“黑匣子”下一个定义。
黑匣子是一个安装在飞机上,用以 的金属盒子。文中第⑤段写道“‘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飞机失事后,“黑匣子”不易被破坏,又易于寻找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述。
【资料链接】
2014年3月8日,马航客机 MH370在起飞不久后与地面失联,至今杳无音讯。有关专家称只要找到MH370上的黑匣子,就能查明飞机失事的原因。看到电视报道后一个同学不解地问:黑匣子那么聪明吗?它怎么能预知半小时后飞机要失事了,就事先及时记录下了讲话声音和数据?
请你根据文章的介绍,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这个同学的疑问。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深耕心灵的土壤
①世事沉浮,岁月流转,白云苍狗,幻化无穷。微渺如沧海之一粟的我们,常常因失却本心,似无根之浮萍不能自主,迷失在无尽的浮躁喧嚣之中。越来越多的人身心疲惫,灵魂受煎熬,在迷茫痛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面对应接不暇的物质焦虑与精神困惑,我们急需深耕心灵的土壤,播撒精神的种子,擢拔生命的高度。
②鉴古知今。面对相位,持竿不顾,视浮名微利如云烟,庄周曳尾涂中,甘守贫贱,只因他有一颗纯真自然、不受羁绊的逍遥之心;秋风萧瑟,易水波寒,明知一去不复返,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只因他心中有一份“士为知己者死”的坚定信念和专属于侠客的尊严;路途遥远,水恶山险,八十一难比登天,玄奘意志坚定,挺胸向前,“求得真经度世人”是他一生的不懈追求。
③清贫不能令他们迷茫,死亡不会让他们彷徨,苦难不可使他们止步,他们用自己的脚步书写出大写的人字。他们深耕心灵的土壤,用最纯洁最高贵的品质,为世人点亮一盏盏心灯,指引人们前行的方向。
④“假若一条船不知道它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假若一个时代丢失了信仰,人们的心灵变得荒芜,就像陀螺没有了“轴向”,风筝剪断了牵线,航船迷失了方向,必将落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⑤生活中有太多的浮华与诱惑,当物欲的膨胀让你迷失时,当人生的坐標发生了偏离时,不妨坐下来品味一下曾经“感动中国”的那些人物故事。“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您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心中永生。”“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之一的王锋,一个响亮的名字,用自己“渺小”的生命,诠释了伟大的内涵,用自己38年的短暂岁月,书写了永恒的壮丽诗篇。同样,被称为我国“量子之父”的潘建伟,始终站在量子信息研究领域的前沿,与宇宙对话,和信息攀谈。“墨子号”拉近了天与地的距离,科学家的执著与坚守彰显了生命的意义。是啊,从善行天下的丛飞到勇夺诺奖的屠呦呦,从震惊世人的千手观音到振奋国人的中国女排,从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的杨利伟到捐献毕生积蓄的卢永根。在这浮躁的社会,他们心存一片净土,像缕缕清风,汇聚成一股股暖流,吹遍中华大地,涤荡尘世;她们视名利为过眼云烟,这是何等的大境界啊!
⑥每个人就好比一块璞玉,在没有雕琢前就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唯有经过打磨、设计、雕刻,才变成了精美的玉器。钱钟书先生在《读中国诗》中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回了家,心才有归宿。
⑦向内求,深耕心灵的土壤。让精神的光辉超越世俗名利,成为指引我们远航的灯塔,去收获多姿多彩的人生。即使成不了璀璨星空中最闪亮的星辰,但只要在暗夜贡献过自己的光芒,哪怕是流星,都算是有意义的存在。
(1)选出对选文的中心论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
A.面对应接不暇的物质焦虑与精神困惑,我们急需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生命高度。
B.我们应深耕心灵的土壤,用最纯净最高贵的品质,为世人点亮心灯,指引前行方向。
C.在这浮躁的社会,我们应心存一片净土,视名利如过眼云烟,做一个有大境界的人。
D.人生的追求就是让自己的身心在这个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3)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简析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5)作者说“每个人就好比一块璞玉”,请结合选文谈谈正值青春的你将如何雕琢自己。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惊天“波舞”
①是什么让我们看到了闪烁的群星、翠绿的森林、鲜艳的花朵?是电磁波。是什么让我们在地球的赤道上听到了远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科学家的笑声,看到了他们的笑脸?也是电磁波。电磁波包围在我们四周,荡漾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充斥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②不仅如此,电磁波还在我们身体中颤动,在物体的内部颤动,在行星中颤动,在恒星中颤动。毫不夸张地说,宇宙的浩瀚就是电磁波的浩瀚,没有了电磁波,我们的世界将陷入沉沉的死寂中。
③从能跳善舞和所释放能量大小的角度来评价,电磁波应该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里最具能量的杰出“舞蹈家”。尽管不同的电磁波有不同的“舞步跨度”,但整个电磁波家族成员的“飞舞”速度基本都是一样的,都是每小时近30万千米。为了保持整齐划一的家族整体速度,那些跳“小步舞”的成员,就拼命增加“飞舞次数”,相反,那些跳“大步舞”的成员,则主动减少自己的“飞舞次数”。物理学家把电磁波的“舞步跨度”叫做波长,把它们在一定时间里的“飞舞次数”叫做频率,他们喜欢用这两个物理参数来揭示电磁波家族里深藏的秘密。
④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家族中的两个成员,并认真欣赏欣赏它们的惊天“波舞”。
小步舞y射线大显神通
⑤γ射线几乎没有质量,速度接近光速,在所有已知的电磁波中,波长最短、频率最高、能量也最大,其能量是可见光能量的数百倍乃至上万倍!
⑥高能量加上强穿透力,使γ射线成为最令人望而生畏的恐怖射线。它可以瞬间轻松穿透人体,并与人体内细胞发生电离作用,电离产生的离子能侵蚀生命体内复杂的有机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酶,导致人体内的正常化学过程受到干扰,严重的可以使细胞死亡。现代核武器中的“γ射线弹”就是一种以强γ射线为主要杀伤力量的核弹,其威力要比中子弹大得多,一枚“γ射线弹”如果在阿尔卑斯山上爆炸,其杀伤范围将波及整个欧洲南部,在此范围内暴露的生物会全部死亡。
⑦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γ射线能杀死正常细胞,也能杀死癌细胞,因此我们可以用γ射线作“放疗”,医治恶性肿瘤。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γ射线的穿透能力,在工业上用它作金属探伤,或检查金属板的厚度;在农业上用γ射线适当照射种子,能使农作物增产,还能增强某些作物的抗病能力。
大步舞红外线登场了
⑧红外线又称为热辐射线,简称热辐射。不仅太阳光中有红外线,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即使是冰和雪,因为它们的温度也远远高于绝对零度,所以也在不断地辐射红外线。换句话说,任何“热”的物体虽然不发光但都能辐射红外线。太阳所辐射出的能量中,约有50% 的能量是在红外线区域,而人体既能辐射也能吸收5~30微米的远红外光。
⑨不同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不同,利用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吸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然后用电子仪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就可以察知被探测物体的特征。利用红外线遥感技术,还可以在飞机或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监测森林火情等。日常工作中,红外线还有很多妙用:消防员可以看到浓烟内发生的情况,司机可以在黑夜安全地驾驶,工兵可以很容易检测到地雷……
⑩红外线显著的作用是热作用,因为容易被物体吸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可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体,烘干油漆和谷物。利用宇宙中星体发射的红外波段来研究宇宙世界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红外天文学正在成为天文学的最重要领域之一。至今探测到的红外源包括太阳系天体、恒星、电离氢区、分子云、行星状星云、星际尘埃、类星体等。
⑪电磁波家族从γ射线、x射线到紫外线、红外线乃至于微波、无线电波等,可谓“人才济济”,神通广大。科学家们至今仍在努力寻找其他家族成员,相信不远的将来,无处不在的电磁波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加炫目的惊天“波舞”。
(1)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⑥段画线句除了作诠释,还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概括出y射线在不同领域中益于人类的应用价值。
(4)作为“流浪地球”中的一员,如果想在茫茫宇宙为人类重新寻找一个家,你可以借助电磁波家族中哪个成员实现这个愿望?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说推测的依据。
(5)根据说明文语言特点,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A.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电磁波“能跳善舞”和最具能量的特点。
B.选文第⑤段加点词“已知”限制并强调了Y射线是目前已发现的电磁波中波长最短、频率最高、能量最大的射线,体现出语言准确严密。
C选文第⑧段画线句中“约”字表不确定,说明太阳所辐射出的能量中,在红外线区域的估计有50%表达准确严密。
D.选文第⑩段画线句中的“之一”,准确说明红外天文学正在成为天文学的最重要领域中的唯一一个。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遇见“海绵青年”
①有一次我度假归来的路上,在机场听到航班取消的广播。午夜时分,一场大雨从天而降,雨点儿密集地打在玻璃幕墙上,很快遮住了我的视线,候机大厅空荡荡的,我打开手机APP,看看有没有能把我捎回北京的顺风车。
②很快,一辆商务车飞驰而来,一个相貌端正的年轻人走下车,麻利地帮我把行李放到后备箱。我上车,只顾低着头回复刚刚涌入的各种信息。一段语音之后,突然听见车主问:“您是做杂志的?我听见您在说编辑和选题,能咨询您一件事吗?”我抬起头,从后视镜看过去,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等着我回答,一绺儿湿漉漉的头发温顺地贴在额头上。“有什么事吗?”“我前一阵在街上玩滑板,正好碰见一个杂志社在拍服装片,看我玩得不错,让我入镜拍了一组照片。后来他们也没给我寄杂志,但我挺想要照片的,我该找谁啊?
③我耐心地给他讲了如何按版权页找到責任编輯之类的,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聊了起来。很快我勾勒出一个青年的行业背景:就职于一家国际化生产企业,经常穿梭于北京和天津开发区,顺路做个顺风车车主,一路上也不至于很枯燥。
④我还听到一个传奇的故事。他从小就是体育特长生,甚至打进了职业赛,但因意外受伤退役,然后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在没想好之前,他手头刚好有车,就注册了网上顺风车的车主,也不是为了赚钱,第一是不想在家宅着瞎想,第二是想看看其他人都是怎么生活的。
⑤他说:“你知道吗?我有一次晚上在一个写字楼下接到了一个乘客,很显然是刚刚加完班回家。路不近,他上车就开始继续电话会议,我听他有条不紊地安排公司里的各种事,突然觉得我也想变成这样的人,我觉得这样才是勤奋正直的精神。”
⑥“后来我每次晚上开到那儿附近,都特意绕一会儿,希望能再次接到他。可惜,再也没有遇见过。他可能并不知道他无意中是如何影响了一个人。”
⑦“然后你就去了现在这家公司吗?”
⑧“这又是另一个故事﹣我捡了一个乘客丢在车上的行李箱,行李箱里有他的电脑和很多现金,而电脑里有重要资料。我开了50公里返回去还给了他,也没要他的红包。那个客人感动之余,问我要不要去他公司上班……”
⑨“我当时已经觉得自己需要进入一个正规的体系里体验一下,就答应了。从高层的司机和私人助理做起,这下子能近距离观察成功人士们都怎么说怎么做了。而且我周末在开发区继续开顺风车,带那些企业的海外技术人员去頤和园、长城,两年下来英语口语彻底练出来了,所以也开始做一些外貿业务……”
⑩我记得我当时就说出了“连接能力”这个词。我认为他是一个有连接能力的人,无论处境如何,他是一个可以通过与他人沟通进行自我升级的人。
⑪他说他对很多行业都有兴趣,每一个上车的乘客,他都会判断对方的职业,然后选一个话题来沟通了解。我问他:“你如何判断你的信息源是正确的?或者是相对专业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给你很好的答案。”他说:“我不会直接问,但我可以看他的兴趣,和他讨论一个热门话题。多问几个人,如果大家的答案不会相去甚远,我就觉得这应该是这个行业应该有的气质。那么我就大概知道我应该朝着哪个方向使劲了。”接着他又说:“所以你没叫车之前我正在车里跟着英文广播练口语呢。”“所以?”“我想我的下一份工作可以是跑遍全世界的那种。”
⑫顺风车于他,是漫长旅途中每一个宝貴的相遇,是稍纵即逝的机缘,他就是个“海绵青年”,利用一切碎片的时间抓紧吸收着曾经被耽误掉的能量。人,一生大概会遇见55万个陌生人,要打破万分之一的概率,一个人才能坐到你身边。
(1)选文第④段有什么作用?
(2)结合语境,请为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做赏析式批注。
后来我每次晚上开到那儿附近,都特意绕一会儿,希望能再次接到他。
(3)请简要概述“海绵青年”成为高层司机和私人助理的缘由。
(4)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选文标题新颖、耐人寻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特点,暗示主题,引发阅读兴趣。
B.选文第①段画线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急切的心情,为下文写“海绵青年”服务做铺垫。
C.选文第②段画线的两处细节描写,表现了“海绵青年”正直腼腆、诚实可信的特点。
D.选文第⑦段由“我”的提问引出下文“海绵青年”的另一个故事,使行文流畅,情节紧凑。
(5)选文结尾段画线句从表达中心角度看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理由。
(6)选文中的“海绵青年”不断借助连接能力升级自己,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类似的体验和感悟。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之,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比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这必然消解群众的信任。语言的力量可见一斑。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⑥段有什么作用?
(4)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演讲、辩论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言之成理。
B.革命志士谭嗣同,面对屠刀,喊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这段文字可以作为第③段的论据。
C.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轻视语言的力量,就一定会出现问题,轻则言不由衷、表意不明,重则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D.语言和行动关系密切: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汪微橙
①小学二年纪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②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的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的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③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看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④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的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的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佩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⑤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⑥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⑦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标准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迹要工整。
⑧有一回上课,他故意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叫喊:“写检讨!写检讨!写检讨!”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淹没掉每个人。
⑨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把写检讨的标准落实到平时的日记中,日记不许胡乱应付“差事”,如果我们能保证质量,可以变“日记”为“周记”。算算,虽要求高了,但作业少了,我们欣然同意了。
⑩毕业后和同学们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字练笔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周记,也最好看。”
⑪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更好的自己。
⑫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间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每到动情处,他的里中闪出一种是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
⑬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⑭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⑮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①我的成长……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注释】①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1)阅读选文①~⑥段,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
①~⑥ |
⑦~⑪ |
⑫~⑮ |
主要内容 |
小学班主任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帮助学生打磨气质。 |
A |
B |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
(3)选文第⑤段作者为什么细致描写小学班主任的女儿?
(4)选文第⑫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每到动情处,他的眼中闪出一种异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
(5)请分析选文第⑬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
(6)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