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之会”是指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江西信州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下述不可能是朱熹言论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
B.“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 |
C.“柳院竹斋茅店,云芜风树烟溪。听彻残阳晓月,不论巴蜀东西。” |
D.“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
《沛县文史资料选辑》中有这样三段文字(注:沛县位于江苏徐州):(一)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沛,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历一昼夜,斩获甚众,毙日大佐一名,我胡团长壮烈牺牲。(二)1941年,国民党沛县游击队拔除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三)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沛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材料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
A.国民党主要在敌后抗战 | B.国民党只在正面战场抗战 |
C.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 D.国民党抗战主要采用阵地战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
《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一书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②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
③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④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不大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美]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在中国,新儒学自宋朝至20世纪初始终是官方认可的价值观念。”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儒学继承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念 | B.董仲舒是这一新儒学的主要创立者 |
C.新儒学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灵感 | D.新儒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 |
东南沿海的倭患平息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明廷开放福建漳州月港,“准贩东西二样”,规定民间商人申请文引,缴纳税银后,可从月港出发到东西二洋从事贸易,史称“隆庆开关”。对此评述错误的是
A.明廷隆庆元年开放了海禁 | B.月港的开放推动了民间海外贸易 |
C.月港的开放强化了朝贡贸易 | D.明朝海禁政策并非自始至终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