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中:
(1)用欧姆档测量一定值电阻的阻值。机械调零、欧姆调零后,用“”档测量,发现表针偏转角度极小,正确的判断和做法是 。
A.被测电阻值很大 |
B.被测电阻值很小 |
C.为了把电阻值测得更准一些,应换用“![]() |
D.为了把电阻值测得更准一些,应换用“![]() |
(2)某同学用多用电表欧姆档测量一只“220V,100W”的白炽灯的灯丝电阻,测出其阻值是64Ω,他又用公式R =U2/ P =2202/100算出了灯丝的电阻却是484Ω,两者明显不等。他所使用的电表以及整个测量的过程均没有任何问题。造成电阻不等的原因是 。
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可以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实验简要步骤如下:
A.让小球多次从同一位置静止滚下,记下小球碰到铅笔笔尖的一系列位置。
B.按图安装好器材,安装斜槽应注意_______________,记下平抛初位置O点和过O点的竖直线。
C.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以竖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运动物体的轨迹。
(1)完成上述步骤,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2)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黏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a)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右端下面垫放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b)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已标在图示上).A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______段来计算A碰前速度,应选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BC"、“CD”、“DE”)。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60kg,小车B的质量m2=0.3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p0=______kg•m/s;碰后总动量p=______kg•m/s。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所用小车的质量m=0.25kg,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把橡皮筋挂在小车上,使小车能在木板上匀速滑动
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实验中在每次增加橡皮筋的条数时应使连入铁钉间的橡皮筋形变程度相同,并使小车每次都从同一位置释放
D.在通过纸带求速度时,只要在纸带上选出一段清晰的点迹求出平均速度即可
(2)正确平衡好摩擦力进行实验时,在橡皮筋弹力作用下,合力对小车所做的功___ 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橡皮筋弹力对小车所做的功;若第一、三次分别用一条、三条并在一起的相同橡皮筋做实验,且每次橡皮筋的伸长量相同,则第三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的______倍。
(3)下图是该同学在正确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相邻的两个读数点间还有一个点没有画出来,A、B、C、D、E、F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1.87cm、4.79cm、8.91cm、16.92cm、25.83cm、34.74cm,则由纸带可知本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末动能______J。
某同学用图丙所示的光滑轨道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则:
(1)A球从G处自由释放,在水平轨道末端R处与B球碰撞,B球着地的点迹如丁图所示,则碰后B球的水平射程为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
答:(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3)设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A、mB,且mA>mB,如丙图所示,重垂线投影点为O,球的着地点迹的中心位置为M、P、N。
用两球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满足:(根据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长度等,用字母符号表示)。
某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由于第一次选择的欧姆档不够合适,又改换另一欧姆档测量,两次测量时电表指针所指的位置如图中的虚线所示,下面列出这两次测量中的有关操作:
A.将两根表笔短接,并调零。 |
B.将两根表笔分别跟被测电阻的两端接触,观察指针的位置。 |
C.记下电阻值。 |
D.将多用电表面板上旋钮旋到R×10档。 |
E.将多用电表面板上旋钮旋到R×1档。
F.将多用电表面板上旋钮旋到交流电压最高档。
(1)根据上述有关操作将两次的合理实验步骤按顺序写出(利用上述操作项目前面的字母表示,且可以重复使用)________________。
(2)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