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表资料及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完成要求。
城市代号 |
一月平均气温(℃) |
七月平均气温(℃) |
年平均降水量(mm) |
① |
一14.0 |
10.6 |
500 |
② |
一4.7 |
26 |
641 |
③ |
3.3 |
27. 9 |
1 220 |
④ |
一12 |
20 |
81 |
(1)图中 A、B 所在区域为 自然区。
(2)C、D 区的交界线上有 山脉和 山脉等。
(3)表中数据分别为我国四个地区四座城市的气候资料,他们与图中字母对应关系是:
A , B , C 。
(4)C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夏季气温最突出的特点是 ,形成这种气候特征的根本 因是 。
神奇的“提丢斯-波德”定则
提丢斯-波得定则(Titius-Bode law),简称“波得定律”,是关于太阳系中行星轨道的一个简单的几何学规则。 它是在1766年德国的一位中学教师戴维·提丢斯(Johann Daniel Titius)发现的。后来被柏林天文台的台长波得(Johann Elert Bode)归纳成了一个经验公式来表示。
(1)日地距离149.6×106千米被称为1个天文单位。把其它行星距日的距离用天文单位表示,填在下表中:
水星 |
金星 |
地球 |
火星 |
木星 |
土星 |
天王星 |
海王星 |
|
距太阳的距离 (106千米) |
57.9 |
108.2 |
149.6 |
227.9 |
778.0 |
1472.0 |
2870.0 |
4496.0 |
天文单位 |
1 |
(2)1766年,德国的提丢斯提出,行星同太阳平均距离的经验定律。取一数列0,3,6 ,12,24,48,96,192……,然后将每个数加上4,再除以10,就可以近似地得到以天文单位表示的各个行星同太阳的平均距离。(此时人们只知道太阳系中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五大行星)。请按公式计算,并将结果与上表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知道可能为什么吗?
(3)1772年德国的波得,在提丢斯的基础上,公开发表所总结的公式:an=0.4+0.3×2n-2,式中an是以天文单位表示的第n颗行星离太阳的平均距离,n是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但水星n=-∞为例外)。1781 年,英国天文学赫歇耳宣布,他在无意中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七大行星—天王星。请按公式计算,并将结果与上表比较,符合程度如何?
(4)请按上述任一公式计算海王星,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程度如何?提丢斯-波德定则到底有何意义,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已渐渐淡忘了它,但不管怎样,提丢斯-波德定的理论成为了人们孜孜以求的世纪之谜......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________(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 B.长江三蛱 | C.吐鲁番盆地 |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
(4)写出一处的地质构造与③相似的中国地形单元名称________。
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日期是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图中B点是________时,昼长________小时,A、B、C三点中白昼最短的是________。
(3)A、B、C三点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________。
(4)此时悉尼是________(季节),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昼夜分布规律为 ________________(以北半球为例)
读我国某区域位置与地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图区域内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
(2)A图区域的地貌特征为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3)B图区域内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4)为了确保b地区的可持续发展,①②③地各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