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的是我国 地区;乙图所示的是我国 平原地区。(4分)
(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
地区 |
土壤类型 |
耕地类型 |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 |
甲 |
|
|
高 |
乙 |
水稻土 |
|
|
(3)甲乙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请指出乙地与甲地相比,其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所具有的特点?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城市在B城市的方向。
(2)D区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以上,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3)简述两图中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及主要原因和意义。
所给三幅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图反映甲图中的P地河谷剖面,丙图反映甲图对应的湖泊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河流流向是;P地附近河谷的成因和下列哪种地形的成因相同。
A.渭河平原 | B.西欧平原 | C.长江三角洲 | D.黄土高原 |
(2)若在Q处建大坝,对P处河流的水文特征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3)S城市的海滨浴场游客云集的季节,湖泊蓄水范围接近右图a、b中的 (a、b)。分析该地区此季节吸引游客的自然原因。
读北半球某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地都位于31.50N纬线上,
A处为气候,B处为气候。
(2)A东部地区夏季主要盛行季风,成因是:
(3)B地气候类型的代号是,
气候特征:
成因是:
该图是从极点上空看到的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0分)
(1)图示所示日期为。
(2)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为。
(3)写出太阳直射点坐标:纬度,经度。
(4)图中A、B、C、D四点中,白昼最长的是点。昼夜等长的是点。
(5)早晨6点的是点。
(6)A点的昼长是小时,日落时间是点。
(7)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90°的是点。
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并在适当位置标出远日点位置。
(2)地球公转至D点时,日期是,北半球节气是。
(3)地球公转到点时,天津是秋季。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
(5)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均出现极昼的是。
(6)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是在自至期间。(填字母)
(7)地球公转从B→C的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是
A.始终加快 | B.先加快,后减慢 | C.先减慢,后加快 | D.始终减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