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疯狂肆虐,降雨量历史罕见。全市受灾人口达190万人,其中79人遇难,经济损失达116亿元。中央气象台从20日下午就开始发布暴雨蓝色预警,21日中午升级为黄色预警,其中北京市11个气象站观测到的雨量突破了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
材料二 北京市降水量分布图(2012年07月21日10时至22日06时)
(1)说明本次暴雨对北京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
(2)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城市涝灾的影响?
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一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据图l、2、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l)一(5)题。
图1中部六省位置示意图
图2三大地区GDP比重增幅图
图3六省面积、人口、耕地及主要农产品占全国比重图
(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图2,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有哪些?
(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
A. |
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
B. |
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 |
C. |
劳动力丰富 |
D. |
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
E. |
"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 |
(3)下列关于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
B. |
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
C. |
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
D. |
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5)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西部,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盆地气候常年暖湿,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当地人们利用微倾的地势,开挖了密如蛛网的人工河渠,进行自流灌溉。
材料2:据报道,新疆坎儿井研究会在位于吐鲁番伯西哈千佛洞遗址上,发现了一条千年坎儿井遗址。坎儿井是我国吐鲁番盆地引用地下水的特殊水利工程,工程主体由竖井、暗渠、蓄水池等组成。
(l)我国的四川盆地属于________(自然区),为气候,气候湿润,水网密布,当地农业种植作物以________等为主;吐鲁番盆地位于________(自然区),河流补给主要来自,农业生产需要解决____问题,种植作物有________等。
(2)下列有关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 |
B.地处亚欧大陆内部,交通方式以陆路运输为主 |
C.外力作用形式多以冰川侵蚀为主,多荒漠 |
D.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绿洲地区有灌溉农业 |
(3)试分析我国吐鲁番盆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读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区域的大洋是____洋,图乙区域中的大洋是____洋,两图中陆地地形都以________地形为主,图乙中陆地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2)图中A、B两地气候有何不同?试分析成因。
(3)甲、乙两区域都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供应地区,其中甲区域是________,乙区域是________。(2分)
(4)甲区域农业以________为主,乙区域以____和____为主。
(5)试分析A、B两地人口分布状况及原因。
交通是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大因素。分析我国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交通污染的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甲、乙两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与引发的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甲市地面公交运力不足,而出租汽车发展迅速,其所承担的客运比例已上升到20%。此外,私家车车辆迅猛增加,挤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间。乙市地面公交一直是客流运送的主力军,加上地铁的快速发展,它们所承担的客运比例高于甲市。但是,目前地面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存在走向重复的现象。
2005年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引发的污染统计数据
(注:"CO对大气污染分担率""NOx对大气污染分担率"是指机动车排放的CO、NOx、在城市CO、NOx、排放量中的比重。)
(1)在公交、地铁、小轿车等各种市内交通方式中,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方式是;运量小、占据道路面积大的方式是。
(2)统计图中,明显反映两市交通拥堵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3)造成甲、乙两市汽车尾气污染物对大气污染分担率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多选)
A. | 乙市的机动车总量大于甲市 |
B. | 乙市排放污染气体的工厂数量减少 |
C. | 甲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乙市 |
D. | 甲市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实行取暖 |
(4)根据图文提供的信息,比较甲、乙两市的交通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下图是江汉平原某地村庄杂货部分布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l)乡村商业点的特点:规模____,密度____。
(2)图中杂货部的布局符合商业点布局的________原则。(2分)
(3)从商业网点布局的位置分析,杂货部A与杂货部B,经营规模可能大一些的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