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材料一是哪位皇帝所说的话?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认识到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2)材料二描写的是怎样的社会景象?出现于哪个皇帝统治前期。
(3)材料中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两个盛世分别是什么?出现盛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料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诸侯”的产生与哪一制度有关?
(2)“秦王”能够“扫六合”的条件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3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做人有何启示?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也没有青年的前途。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会给每个青年创造用武之地。同时,国家的前途也离不开青年的前途,一个国家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身上,寄托在你们身上。没有青年的牺牲和奋斗精神,没有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这个民族和国家也是没有希望的。这两点互相联系,归根到底,就是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
——2009年5月3日,温家宝与清华学子的座谈讲话
(1)上述材料是温总理为纪念哪个节日发表的讲话?
(2)这一节目的由来距今年有多少年了?
(3)这一历史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
(4)这一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如何“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②义和团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
③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④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仓皇逃离北京
⑤俄国乘清政府内外交困之机,攫取了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
(1)上面这组资料均与列强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动的侵华战争有关。请你按“战争与史实”的对应关系填全下面的空格,只填序号。

(2)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最终与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一条约中的哪一内容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以史为鉴,你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回眸世界古代中上的一些重要改革,我们不会忘记那些力图改革的杰出人物,他们实施的改革措施给所在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新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扩大公民的权力,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材料二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材料三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田令》
材料四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挖近似奴隶的部民,权势极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
——摘自九年级历史上册课本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分别与三次改革有关,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改革名称
重要人物
改革的作用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四



(2)材料一反映了雅典城邦的什么制度?
(3)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日本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强大,那么天皇政府在改革中是如何打击奴隶主贵族的势力的?
(4)你能从上述改革中获得哪些重要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