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西安事发生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亊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图1、图2,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对中国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国共两党从冲突到合作,这一变化有何感想?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5月2日,针对巴黎和会,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
材料二: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最终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
(2)材料三中图片“敬告同胞,毋忘国耻”,从中你可以得出这场运动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精神财富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 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寻找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等条约一一《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遭受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哪一事件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海海战中率领致远舰官兵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管带的是谁?(3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清政府屡次失败的内部原因是什么?(4分)
识图题: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秦始皇和汉武帝像
思考并回答: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什么朝代?它的统一有什么重大意义?
(2)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但都有什么相同的目的呢?
(3)人民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答出两点即可)
材料阅读题: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往
材料三: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中国关于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即建立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统一交通基础设施,消除消除壁垒,并进一步推进各方合作。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A出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请写出它的地名?对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这条路线开通于哪个朝代?
(2)阅读材料二,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除了表格中的,你还可以列举出哪些?(列出两个即可)。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3)阅读材料三,思考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