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长期以来一直居于北方,但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南方的经济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
(2) 为什么从唐朝中晚期起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3)试述宋代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景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1)据材料一,"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祟孔子思想?
材料二 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是在唐室中衰以后,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一些东亚国家把唐代的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其典章剑度几乎完全由中国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长安的市坊制建立。
--《东亚文化圈》
(2)据材料二"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说明了什么?概括指出唐代文化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新近发明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
--培根
(3)据材料三,分别指出"这三种东西"怎样"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

2014年习近平在欧洲演讲时指出: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局面下,任何国家的政策措施都会深深影响世界, 历史上,世界各国的很多重大事件都深刻影响了中国,结合史实,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世界
中国
工业革命与中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对中国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1917年,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加入协约国参战,成为战胜国之一。战后列强无视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给日本,引发了中国什么运动的爆发?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中国,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正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举例论证)

( 6 分)阅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492 年,哥伦布率船队到达美洲
1601 年,莎士比亚发表 《 哈姆雷特 》
1620 年,“五月花号”驶离英国,第一批英国移民来到美洲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9 年,颁布《 权利法案 》
1785 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825 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 世纪后半期,英国建立了广大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
( 1 ) 17 世纪,英国率先到达了新时代的入口处,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以上材料中可以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的史实是哪些? ( 1 分)
( 2 ) “工业革命与政治革命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历史发展的两大推动力”,结合以上大事年表中的有关事例对此论断做解释和说明。( 2 分)
( 3 )大事年表中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对近代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史实是什么?结合史实给予论证(提示:分别从两个史实对近代世界产生哪些影响的角度思考作答, 2 分)
( 4 )该大事年表反映的历史主线是什么? 〔 1 分)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一书中以“外事之刺激”和“中国的反应”来分析近代前期中国的变化。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外事之刺激”
“中国的反应”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842年
南京条约
“清政府虽战败而无意改革,对不平等条约反应少。”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19世纪60至90年代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保卫传统体制,在造船制炮等方面吸收西方科技。”

1898年
戊戌变法
“企图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
八国联军侵华
1911年

“否定两千年来的政治体系。”
将中国的主权任意宰割。
1919年
五四运动
“知识阶级全部革面洗心,改革及于文化与思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各序号所表示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事件①和③在政治目的上的根本区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南方传来洋炮的轰鸣,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化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化社会转型,但发展相当缓慢。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建议将中国“定为工国”,“成大工厂以兴实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出处:21教育名师】
(1)阅读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艰难起步的这次改革是什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产生什么重大影响?“南方传来洋炮的轰鸣”指什么事件?
(2)请用史实证明“从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化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是谁?请写出一位。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