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交流电的周期为T =0.02s。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可依次用字母x1、x2、x3、x4、x5、x6表示)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印点未画出。
(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F两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这两个速度值填入下表(要求保留2位有效数字)。
速度 |
vB |
vC |
vD |
vE |
vF |
数值(m/s) |
|
0.50 |
0.61 |
0.73 |
|
(2)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3)可由所画v—t图像求出小车加速度为____________m/s2(计算结果要求:保留小数点后面二位数字)。
(4)本题亦可不利用v—t图像求小车加速度,请写出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
(用字母x1、x2、x3、x4、x5、x6和T表示)。
为了测量两张牛皮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
在长木板A的上表面和木块B的下表面贴上待测牛皮纸,调整木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使B在A上做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g为已知)
⑴一次实验中,该同学使B在A上匀速下滑,测量出θ=θ0。则牛皮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⑵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要保证木块在斜面上做匀速运动很困难,请你对这个实验加以改进,克服这一困难。
①简述你设计的改进方案:。
②你设计的改进方案中,要添加的主要器材有:。
③根据你改进的方案进行测量,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μ=。
现要测量某一电流表的内阻r1。给定器材有:
A.待测电流表A(量程300μA,内阻r1约为100Ω)
B.电压表V(量程3V,内阻r2=1kΩ)
C.电源E(电动势约4V,内阻忽略不计)
D.定值电阻R1=10Ω
E.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2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0A)
F.开关S,导线若干
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的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1)画出测量电路原理图。
(2)电路接通后,测得电压表读数为U, 电流表读数为I,用已知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电流表内阻r1= 。
(1)如图为一多用电表表盘示意图,多用电表的电阻测量挡共有“×1”、“×10”、“×100”、“×1k”四个。现用该表测量一阻值大约为2kΩ的电阻,应将选择开关调到 挡。
(2)一只黑箱有A、B、C三个接线柱(如图),规定每两个接线柱间最多只能接一个电器元件,并且已知黑箱内的电器元件是一只电阻和一只二极管。某同学利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用正确的操作方法依次进行了6次测量,将每次红、黑表笔的位置和测得的阻值都填入了下表。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判定出黑箱内的电路图。请将电路图画入图中。(电阻用“”表示,二极管用“
” 表示)
(1)测量重力加速度时由于没有消除空气阻力的影响引起的误差属于(选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这种误差的特点是
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
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
(1)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测量记录表:
代表符号 |
L0 |
L1 |
L2 |
L3 |
L4 |
L5 |
L6 |
L7 |
刻度数值/cm |
1.70 |
3.40 |
5.10 |
8.60 |
10.3 |
12.1 |
(2)实验中,L3和L7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右图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
(3)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
d1=L4-L0=6.90cm,d2=L5-L1=6.90cm,d3=L6-L2=7.00cm.
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d4=________=________cm.
(4)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g砝码时弹簧的平均伸长量ΔL。Δ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ΔL=________,代入数据解得ΔL=________cm.
(5)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g取9.8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