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升华,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发展等观点的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指导思想。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科学发展观是怎样体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0——2012 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注:①2013 年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6085.6亿美元,增长10. 7%,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 57. 8%;②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中包含部分相互重叠的商品。
材料二当前,我国制造业生产总值为世界第一,让欧美发达国家深感不安,由此提出了剑指中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同时,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严重,我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逐步消失,人才的缺乏,使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水平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告别“廉价”和“低端”,走出一条“智造强国”的道路已成为了一个广为关注的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 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在促进制造业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6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为我国走出一条“智造强国”的道路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地频现破坏古建筑情况。为加强古建筑保护和利用,M 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检查古建筑保护情况,并听取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某人大代表还上交了关于古建筑保护和利用的议案,建议将古建筑列入规划保护范围,重点保护代表本省历史文化特色的古建筑;在改造利用古建筑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城镇化建设的整体结构协调一致;古建筑的保护要向多元化发展,以求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和变化。M省人大常委会还表决通过了《M省古建筑保护管理条例》,着力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
(1)简要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2)运用“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人大代表议案中保护古建筑所采取的措施。
2013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纪念日。几十年来,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心灵深处、成长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材料一 3月5日,全国各地启动系列学雷锋活动,号召社会各界弘扬雷锋精神、推广志愿文化,建设美丽中国。各学校也通过校园广播、校园LED等宣传阵地,全方位开展了学雷锋活动。
材料二当一些人目睹“小悦悦”事件却无动于衷、熟视无睹时,当一些人面对倒下的老人纠结于“扶还是不扶”而踌躇不前时,当一些人面对金钱名利而心慌意乱甚至不顾一切时……今天,我们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再一次回味雷锋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不仅仅是因为“雷锋精神”依然值得纪念和学习,更是因为我们和我们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呼吁“雷锋精神”。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学雷锋活动对改造青少年的主观世界有什么意义?
(2)结合材料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道德状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面积一度达到143万平方公里,雾霾天气甚至波及周边国家。这些地区居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这次雾霾天气直接原因是该时间段冷空气较弱和持续干旱,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严重。一方面,8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炼钢、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另一方面,北方居民冬天燃煤供暖排放二氧化硫,物流业快速增长、私家车快速增长等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剧增,我国内地汽油质量标准低,硫含量比欧洲高15倍,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危害。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理念——“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提出政府防治雾霾灾害可采取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党和政府怎样才能又好又快打造出美丽中国?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材料,谈谈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应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个世纪50年代,当我们党开始建设新中国的时候,“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当时中国人普遍的梦想。在后来的30多年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国家工业化”又升华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在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又进一步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进一步深化,2008年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新要求。
材料二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结合材料一、二,请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